華爾街日報》中國遭遇普遍電力短缺,可能干擾全球供應鏈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餐廳因為停電,顧客只能用手機克難照明用餐。(美聯社)

中國正在遭遇普遍的電力短缺,經濟復甦因此受到打擊,並可能干擾全球供應鏈,加劇全球通脹壓力。

這場10多年來最嚴重的電力危機凸顯出,中國政策重心的轉變,包括限制碳排放的努力,可能會對因疫情而重塑的全球經濟產生何種影響。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將產生連鎖反應,」總部位於奧克拉荷馬的Simple Modern的聯席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ke Beckham稱。「當我們開始理解這件事的影響時,我們意識到這有可能比我們在商業生涯中看到的任何事情都大。」該公司生產保溫水瓶和背包等產品。

Beckham一家位於華東衢州市的主要供應商上周接到當地政府通知,每周只能運營四天,而不是通常的六天。此外,該供應商還必須遵守用電上限,此規定會使其工廠產能減少約三分之一。

Beckham預計,零售商需求保持旺盛的情況下,明年春季美國許多產品的零售價漲幅可能會高達15%。

中國電力緊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煤炭價格已然飆升,原因是國內煤炭供應不足,而從澳洲和蒙古的進口減少更是雪上加霜。此局面促使發電廠減少發電量,以免因官方規定的電價上限而蒙受損失。

與此同時,中國高層正尋求強制執行能效目標,導致一些行業的能源使用在官方指導下下降。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商店因為停電,只能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的燈泡為客戶照明。(美聯社)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商店因為停電,只能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的燈泡為客戶照明。(美聯社)

另一方面,自中國新冠疫情引發的停擺在2020年4月結束後,用電需求已然大幅上升,當時各地工廠紛紛增產以滿足西方國家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中國的電力緊缺加劇了全球能源危機,這可能會擾亂後疫情時代的復甦。

需求激增、天氣變化無常以及產量低迷推動共同了天然氣價格上漲。天然氣價格飆升已影響到歐洲工廠的產量和家庭的能源帳單。這一形勢也加劇了歐洲和美國的焦慮,這些國家擔憂不斷減少的供應是否能讓經濟挺過這個寒冬。

英國政府最近出手干預,為一家因能源成本上升而關閉的化肥廠提供補貼,以使其恢復生產。該廠佔英國二氧化碳供應量的相當大份額,化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二氧化碳是食品加工所必需的。法國政府上周表示,在明年春天前,將阻止居民用天然氣和居民用電價格的上升。

中國的電荒也有可能推高原材料和主要部件的價格,進而可能給全球供應鏈帶來進一步壓力。

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周一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全球市場將感受到從紡織品、玩具到機器零部件供應短缺的壓力。」他補充說,由此產生的供應衝擊將可能進一步推高全球通脹,尤其是在美國等發達市場。限電影響了中國的一些製造基地,包括那些生產半導體相關產品的基地。今年全球半導體的短缺已經打擊了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行業。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iPhone懂你的憂鬱?蘋果公司與加州大學合作,希望早期判讀憂鬱症跡象 更多文章

中國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重挫,圖為山東省部分工廠戴著口罩復工。武漢肺炎。(AP)
(AP)

Cre8tive Brand Ideas Ltd.是一家品牌包、服裝、筆、計算機配件等促銷商品的分銷商,總部位於英格蘭索利哈爾,其董事總經理Steve Cooke表示,他所依賴的供應商有80%的產品採購自中國。今年以來,不斷上漲的運費以及供應鏈瓶頸已經推高了他的成本,並導致他向客戶交貨的時間延長。他說,隨著電荒拖累生產,他預計這些壓力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