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存不到錢?PTT理財規畫板神人列26道問題,讓你立刻知道問題出在哪!

總是存不到錢?你要先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先有錢,再去消費。(示意圖/取自pixabay)

來找A大做付費理財諮詢的網友,常常有這些共同的問題:被生活開銷壓得喘不過氣,卻又不知道該從哪裡調整;就算有記帳,依然不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存款停止成長,甚至倒吃本金,覺得很焦慮……

通常在A大協助做完財務健檢之後,網友才會發現自己其實是有債務的,只是太習慣收到帳單才去繳錢,導致月初就把錢花光。到了月底,才發現錢不夠繳納帳單,形成惡性循環,錢不夠用就去領,已經吃到存款仍未察覺,只知道帳戶裡還有錢,但實際要被歸類在儲蓄的金額,卻不太清楚。這樣下來,沒存到錢也是自然的。

A大算是過來人,在還沒學理財之前,我也只用一個帳戶來管理自己的錢,但總是很難真正存到錢,也不太清楚存款到底增加了多少。同時要學理財和理債,聽起來似乎是一件複雜的事,但其實只要把問題逐一拆解出來,兩者要同時進行並不難。

理財先理債,理債先理心

只要有人來找A大做理債諮詢,A大一定會跟他們講這句話。因為會陷入負債累累的情況,大概有八成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衝動型消費,沒有事先衡量自己的收入,只知道存摺還有錢,買得起,但是在支付款項或價金的時候,又選擇了分期零利率降低負擔。別忘了,「分期零利率」跟債務一樣,都是在預支未來的薪水。如果你每個月還沒拿到收入,就已經先花掉一大部分,要談存錢真的有難度。

所以說,理債先理心就是這麼來的,你要先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先有錢,再去消費,而不是先享受後付款─這麼做雖然能短暫滿足心理需求,伴隨的代價卻是經濟壓力越來越沉重,通常要等到自己入不敷出的時候,才會覺察或覺醒。

請謹記這個理財金律:先有錢,再消費。

整理財富,先檢視生活開銷的四大區塊

整理財富並不難,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像在修練金庸小說裡面的武功,是有心法和口訣的。A大印象最深的練武口訣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理債的時候雖然不必自宮,但是在整理好你的財務現況之後,還是得做一些必要的消減,才能讓財務狀態恢復健康。

健康的財務狀態,就是你每個月固定提撥一筆錢儲蓄,不會因為到了月底沒錢,而把月初存下的錢再領出來用。有了結餘,你才會有多餘的財力與心力去處理不好的債務或是消費習慣。

A大在整理財務時,習慣把生活開銷分成四大區塊:儲蓄、居住、生活、年度支出。

「儲蓄」包含:債務、貸款、固定儲蓄、固定投資、投資自己、住外面給孝親費。

「居住」包含:房租、房貸、水、電、瓦斯、天然氣、家用網路、網路影音訂閱。

「生活」包含:餐費、交通費、通信費、日常用品、生活雜支、固定回診、醫療、保健食品。

「年度支出」包含:稅金、保險、保養,又可再細分為「人、車、房」。

以上是在整理財務時,一定要仔細檢視的項目,細節可參考圖表2-5。有些開銷看起來不多,但是小金額不斷累加,也可能讓你在許多小地方花上大筆金錢。 (相關報導: 為何有錢人都不太會買零食來吃? 清潔隊員從長期收垃圾的經驗,找到普通人無法致富的關鍵 更多文章

a大(圖/先覺出版提供)
圖表2-5 三點一理財法的基本骨架。(圖/先覺出版提供)

運用「自問自答法」,為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健檢

A大協助諮詢者做的財務健檢,就是在做財富梳理的動作。愛美是人的天性,這句話不分男女皆適用,而這也是網友小美的理財罩門。小美第一次來找A大諮詢時,身上不到50萬,還陷入倒吃存款的狀況,感到很焦慮。雖然A大沒辦法當面為每一位讀者做諮詢,但我想邀請你依照我引導小美的方式,來思考以下問題,並將答案填寫在夢想筆記本的「三點一理財法記帳表」。當你運用「自問自答法」,把所有的問題都回答完之後,就能大致完成自我財務健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