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拉麵沒進步!」日本老闆嘆:員工來三個月就去創業,客人只要快速便宜就好

風味道地的日本拉麵在台灣越來越難傳承,原因是什麼呢?(圖片來源:洪煜勛提供)
從日本擴展到海外的拉麵。其中,在最早掀起拉麵熱潮的臺灣,有許多來自日本的知名拉麵店紛紛進駐,然而,近年卻出現不同局面,不少店家開始追求獨自風格的拉麵,考驗日本風的「日式拉麵」的真正價值。

「拉麵」,是中國的麵食傳入日本後,獨自進化完成的「日本料理」。若提到日本的麵食,蕎麥麵和烏龍麵最具代表性,雖然同樣是麵食,蕎麥麵大約有五百年的歷史,而烏龍麵的歷史則有千年之久,相對於此,拉麵的歷史也才約莫百年左右。然而,拉麵現在已經成為備受許多日本人喜愛的「國民美食」。

與蕎麥麵和烏龍麵相比,拉麵的歷史短淺,但是何以在如此短的期間內躋身為國民美食呢?這與網路普及密切相關。在日本,因為1995年推出的作業系統「Windows 95」造成熱銷,以及電腦迅速普及,使得利用網路的人口暴增。1999年,手機可以連線上網,再加上ADSL的普及與光纖網路的出現等,上網費用越來越便宜。到了2000年,普通家庭使用網路的占比極高。

另一方面,把視線移到拉麵文化。1994年,日本首座集結全國各地的特色拉麵、介紹拉麵文化的主題設施「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開幕了。還有,「拉麵迷」的出現。他們幾乎是每天四處品嚐拉麵,透過網路論壇或是BBS等系統互相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拉麵資訊網。在全國各地的拉麵資訊加速地流通共享之中,2000年前後,電視或是雜誌等也一齊推出拉麵特輯,正式迎接「拉麵熱潮」的到來,對拉麵的進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紐約和臺灣掀起拉麵熱潮

接著,成為國民美食的拉麵積極拓展到海外,現在在歐美或是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看得到日本拉麵店的進駐,甚至在世界各地有許多人受到日本拉麵店的啟發,進化到獨自開發拉麵的階段。其中,最早迎接拉麵熱潮的是紐約和臺灣。

在拉麵開始流行之前,臺灣已經有一群對日本文化、食物抱持高度興趣的「哈日族」,而拉麵熱潮的背後就是由這樣的風土支撐著。還有,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牛肉麵」、「擔仔麵」、「麵線」等麵食,可知原本就有為數不少的人喜歡吃麵。自2000年前後,當日本的拉麵連鎖店等開始進駐臺灣之後,「日式拉麵」的文化也得以逐漸往下扎根。(延伸閱讀:2021拉麵推薦》史上最完整「台北捷運拉麵地圖」一次公開!牛肉麵地圖加碼登場)

林東芳牛肉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林東芳牛肉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台灣的牛肉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台灣的牛肉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台北為中心,「一風堂」「一蘭」「麵屋武藏」「拉麵凪」「太陽番茄拉麵」等,在日本也擁有高人氣的拉麵店陸續來臺灣展店。從一開始就投入自有資金開店的,也有與當地企業合夥出資開店的,或者是以加盟連鎖的方式單純提供技術的,開店型態五花八門。這十年間,臺灣的拉麵店數量增加了3倍以上,最近也出現很多進駐日系企業經營的百貨公司的店鋪。 (相關報導: 唐吉訶德2號店20號開幕!地點設在「台灣秋葉原」,新增4大亮點搶先曝光 更多文章

一風堂拉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一風堂拉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麵屋武藏。(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麵屋武藏。(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拉麵凪。(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拉麵凪。(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相對於一碗大約在100元(約300日圓)以下的臺灣麵食,日本拉麵的行情落在200元至300元(約800日圓)之間,價格足足貴了3倍之多。儘管如此,仍然吸引不少饕客趨之若鶩,人氣名店甚至要大排長龍才吃得到。還有,不論是湯頭使用的材料品質和量、麵條的品質、叉燒肉等配料的製作方法,日式拉麵與過去的臺灣麵食截然不同。在日本,受到拉麵熱潮的帶動,拉麵的品質顯著提升,也因為那些走在最先端的拉麵店紛紛來到臺灣,與臺灣人以前認知的麵食有著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