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爭端前景未明,這兩天,外媒指出1911年的「湖廣鐵路借款債券」或可成為美對華施壓的新武器。國內有論者果然見獵心喜,多有認為自稱「唯一合法中國政府」的中共恐猝不及防,裡外不是人,台灣當可坐看好戲。然而,已屆一世紀的債權主張真與台灣全然無涉?恐怕不然。
事實上,湖廣鐵路債券已非首次被用作中美兩間叫板的手段,1979年,美國公民傑克遜在阿拉巴馬法院以中共為被告提起訴訟,要求中共償還湖廣鐵路債券的本息,中共自是不加理睬,法院旋做出缺席判決,中共須償還原告本息,並宣稱若中共拒絕承擔義務,將扣押其在美資產。
中共頃以國際法上「國家主權豁免原則」為由,拒絕承認該等判決,並通過外交手段開始斡旋。嗣後,聯邦政府向阿拉巴馬州地方法院出具利益聲明書,表示支持中共主張。1984年2月,法院復以《外國主權豁免法》有關政府商業行為不受豁免之規範,不溯及既往為由,撤銷原判決,歷經上訴駁回、復審遭拒,湖廣債券本息請求終焉落幕。
這兩天媒體同樣刊載,據主權債券專家、杜克大學教授古拉提的分析,儘管追討程序將異常複雜困難,但「在法律上這些是完全有效的債!」
實際上,何止程序異常複雜,程序根本已經跑過,而且有了不利判決。謙問有論者,這次,要用什麼管道?用什麼程序?什麼強制執行手段來聲討此筆債權?
國際法上所謂國家債務的繼承,指的是國家對他國或國際組織等國際法上主體財政義務的移轉。依照當代國際法實踐以及多數學說主張,無論係國家繼承或政府繼承,羅馬法「財產與債務併同繼承」的法理,多經由普遍實踐而形成國際習慣法,具有拘束力。
然而,債務並非僅有一種,國際法上所類型化的債務分為三種:其一,國債,指以國家為整體所負擔的債務;其二,國付地方債,由國家承擔債務責任,但用於地方;其三,由地方當局承擔,用於地方的債務。按上述三種類型中,國債與地方化國債屬國家或政府繼承所須承擔的財政義務範圍,地方債則不是,此外,企業、法人、個人的債務亦不屬於國債範圍。
湖廣鐵路之債,是哪一種,可能影響力不大,但這是一個爭點。
又,債務移轉亦非無條件的繼承,國際法上亦有所謂「惡債不予繼承」的法理,「惡債」即謂不正當、不合法、違背領土人民利益或國際法原則而生之債,如戰爭債、征服債、敵意債以及開發中國家非為人民利益之債,此等債務雖形式上是國家債務,卻因悖於人民利益及有違國際法原則而不應予以移轉。「惡債不予繼承」是否在主觀上有法之確信、客觀上有普遍的實踐,而形成國際習慣法,仍有爭論,但綜觀歐美各國的實踐,多予以尊重、肯認。
(相關報導:
金價還在漲!川普吵著要美元貶值,創5年新高後,繼續突破機會大!
|
更多文章
)
美西戰爭後,美國拒絕為古巴清償債務,即以「貸款違背古巴利益」、「未有真實同意」等理由主張惡意之債不予承認。另一方面,自中東、北非革命之興,獨裁政權垮台而遺留的龐大債務多由獨裁統治者所借所用,貪腐集團私相授受,用途包括軍武與私用奢侈品等,更有不少是鎮壓與屠殺的共犯元素。經典者如海珊與格達費以國家為名義所貸款的上千億美元,是否該由繼承的新政府承擔,到現在仍無定論。
1911年,清政府殘破衰敗之際,革命山雨欲來,湖廣債券的發行,旨在興建一條便於鎮壓南方各省革命運動的鐵路,鑿痕於列強瓜分之勢的時空背景,也間接促成了革命、民國的鴻建。湖廣債券是否為不義之債?中共自然極言道是,這也是第二個恐怕不會有結果的爭點。
再舉一例,委內瑞拉僵局未解,強人馬杜羅與反對派領導人伊瓜多仍持續在外交場域爭奪合法代表政府的地位。委國出現政爭伊始,國際輿論多有研判最大輸家恐是中國大陸,肇因於其幾百億美元的貸款將有打水漂的危機,原因無他,便是「債務並非當然繼承」的理路。惟嗣後,伊瓜多的臨時政府為爭取國際承認,仍給出了「概予繼承」的承諾,國內吃瓜看戲網民大概失望不少。
分別從實證與規範性的角度分析後,「湖廣鐵路債券」會不會是中美貿易戰中的新武器?可能是,但就僅是假把式,嘴上功夫。
「湖廣鐵路債券」可能是中美貿易戰中的新武器,但就僅會是嘴上功夫。(資料照,美聯社)
轉回台灣視角,似有論者主張台灣當可在此「湖廣債券」之爭中作壁上觀,看中共好戲。吾人以為,此等短見,倘非對兩岸錯縱複雜法理關係有意忽略,便是對近代中國史與外交的千絲萬縷僅具淺見薄識。
筆者不才,首聞「湖廣債券」爭議,是在與前外交部次長、駐美大使沈呂巡老師教誨下識得。沈老師縱談三十年來中華民國篳路藍縷的外交奮鬥史,不忘提點後輩「中華民國」歷史資產遠比今日眾人想像要豐富、深遠與珍貴。
「中共打壓,硬實力我們自然是逐漸有差距,但論歷史文化,作為中華民國的外交官,嫻熟古今中外先輩昂揚的奮鬥過程,有時候我打壓中共!」
「中共老要爭中國的歷史論述與話語權,那我們就反問,湖廣鐵路債券要不要由中共還洋人?」
作者表示,沈呂巡曾點出「中共老要爭中國的歷史論述與話語權,那我們就反問,湖廣鐵路債券要不要由中共還洋人?」(資料照,簡必丞攝)
飛機大砲震懾不了對岸,然而,博洽多聞的知識可以,文化的傳承與歷史論述的宏論可以。展翻歷史扉頁,文化與歷史價值可讓中華民國的外交經營更有底蘊,展現更高的能動性與韌性,而不囿於千篇一律的「民主」與「自由」等口號。
從滿清危殆以降,中華民國政府始終是歷史的締造者與當代國際秩序的協建者,過程中是悲歌泣血的板蕩之途,亦是榮光耀輝的歷史刻痕。勿要忘卻,自《南京條約》以降至《辛丑條約》等近代中國史上的不平等條約正本,皆於外雙溪故宮,以國寶地位藏存。倘今中美之爭,我於法理之處自認無涉,抱以坐看好戲心態,這些文件正本,是否自認「竊據」於中國,當還與對岸?
2016年南海仲裁,蔡政府亦同抱看好戲心態,結果仲裁結果一出,朝野頓時啞然。1947年提出的「十一段線」,現今仍是中華民國對於南海國界的憑依,外交部亦同樣依此為據,對外宣稱南海仲裁案對我沒有拘束力。在此兩問,十一段線,是「台灣」的主權聲張?還是「中華民國」的主權聲張?再者,蔡政府與大陸同表示不接受拘束,難道我國也是「不負責任」、「不遵守國際秩序」的行為者?
最後,以此際香港抗爭為例,台灣聲援香港之勢火火烈烈,關注者莫不對香港深陷的衝突螺旋與所受暴力對待忿忿不平。然而,既言撐香港,又欲刻意抹煞、模糊化中華民國的存在與歷史價值,自絕於《南京條約》繼承者的歷史話語權之外,平白讓予中共,香港朋友又豈會樂見?南山有鳥,北山張羅,固無怪乎?
(相關報導:
金價還在漲!川普吵著要美元貶值,創5年新高後,繼續突破機會大!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