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依賴網路,連情人也要上網租借?醫師:別把社群媒體當零嘴,這種居住型態有效解決成癮

研究指出,出生於1990年至2000年初的世代比起其他年齡層更容易感到寂寞(圖/Unsplash)

為何在社群網路如此普及的現在,活躍於社群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寂寞?

寂寞不是病,但突然來襲時足以要人命。因應這種「文明病」,諸多服務因應而起。例如:一波接一波的交友軟體竄出,租借男女朋友的服務。

但人們還是寂寞。這篇文章談「是什麼讓我們更寂寞?」,以及解決寂寞的新興作法。

創新點:把社群媒體當「零食」,把「社團公寓」當「主食」。

本文有3大重點:1. 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寂寞?2.零食吃多讓人胖,社群上癮令人沮喪 3. 結合「社團」與「住宿」的宿舍式公寓,讓你不再寂寞?

1.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寂寞?

網路看似把每個人都連結在一起,但並沒有消除寂寞。

美國知名保險公司Cigna(信諾集團)在2018年調查超過2萬名18歲以上的美國人,發現有46%的受訪者有時或總是感到孤單,27%的受訪者說很少或甚至完全感受不到有人了解他們。「高達半數的美國人感到寂寞,這令我非常意外。」推出這份調查的Cigna CEO David Cordani接受NPR採訪時説。

更令人意外的,Cigna的調查同時指出:年輕人比其他年齡層,更容易感到寂寞。

Z世代(出生於1990年至2000年初的世代),寂寞指數比年長的千禧世代、嬰兒潮世代都還高,這也造成他們在健康上的風險。Cigna在報告中指出,心理、生理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健康是連動(這大概也是為何Cigna這個提供健康保險的公司要做這個調查的原因)。

跟人們一般「老年寂寞」的刻板印象不同—青春正好、尚無家庭負擔的年輕人,一樣感到寂寞,甚至更多。一些研究指出,這可能跟年輕人怎麼使用社群媒體有關。2017年,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Jean Twenge研究指出,過度沈浸在社群媒體與電腦螢幕中,可能會讓美國青少年憂鬱和自殺的機會增加。減少看螢幕的時間,多些面對面的社交活動,可有效地減少這個可能性。

(圖/創新拿鐵)
(圖/創新拿鐵)

另外,怎麼使用社群媒體也影響了使用者的寂寞程度。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Julianne Holt-Lunstad研究發現,當人們是被動地使用社群媒體時,負面影響較高。這也不難理解:單純看看別人最新動態,可能容易對朋友們發布出的光鮮亮麗的動態產生「比較心」,進而羨慕或自卑。但當人們把社群媒體當成主動與別人建立關係、甚至建立實體互動時,社群媒體帶來的正面影響就會多一些。

年輕族群的生活方式,可能也是讓他們容易寂寞的主因。如今的年輕世代是逐工作而居的「遷徙世代」。每次遷徙,都需要從頭建立耗費數年建立的人脈關係網。越來越晚婚、晚生,甚至不婚的年輕世代,延後建立家庭支援網絡,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往往生活圈只剩下公司、家裡兩點一線。

2. 「把社群媒體當零嘴」,零食吃多讓人胖

寂寞要如何克服?為何在社群軟體裡兜兜轉轉,依然沒辦法解決心底的空虛?。 (相關報導: 「我們要分享真實資訊」社群媒體淪為假新聞溫床 社群專家:平台要能承擔責任 更多文章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內科醫生Jeremy Nobel專攻「寂寞」與「孤獨感」,他提出「把社群媒體當零嘴」的概念,認為就像日常飲食一樣:零食拿來當調劑的娛樂很好,把他當正餐吃反而會營養不良。同樣的,社群媒體若是「適度攝取」很好,但過度攝取,則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