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個網站的備份之戰,她們的另類烏克蘭救援

Quinn Dombrowski將SUCHO網站的主視覺插畫做成印花布,製成一件「SUCHO dress」。(Quinn Dombrowski提供)

「我們希望戰爭結束時,伺服器和網站全都恢復正常運作,一切資料完好無損,所有人都沒事。然後我們就能一邊慶幸我們有備份,一邊刪除這些資料。」


2月23日,太平洋時間傍晚七時許,住在加州的 Quinn Dombrowski 正搭乘火車下班返家。那是他少數沒有遠距工作、赴校園上班的日子。大多數時候,他盡量在通勤時間處理上班時完成不了的工作,但這一天他無法工作,而是不停刷新一則新聞: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了。

不只是這一天。一整週都是如此。「我幾乎是卡住了。」他說:「我只是感到無助、不停看新聞,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捐些錢也好。」

Dombrowski 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卡住的人。

Anna Kijas 是美國塔夫茨大學的音樂圖書館員及音樂史學者,她知道烏克蘭的猶太音樂收藏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她憂心著這樣豐富的文化遺產可能遭受的命運。

俄烏開戰三天後,Kijas 發出了一則推特,邀請人們在下個週末共同商討救援烏克蘭數位文化遺產的對策。當 Dombrowski 看見這個行動號召,立即響應了。

「在線救援烏克蘭文化遺產」(Saving Ukraini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 SUCHO)主視覺海報(SUCHO提供)
「在線救援烏克蘭文化遺產」(Saving Ukraini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 SUCHO)主視覺海報(SUCHO提供)

「如果有什麼能讓我投身其中,將我成年以來所學的一切付諸實行,並且真正幫助到他人,這就是了,」擁有斯拉夫語言學和圖書資訊學的學位、又長期在數位人文學領域工作的他,立刻決定加入行動,而且越快開始越好。

「也許一週太久了。誰知道一週後烏克蘭的情況如何?有任何東西還能屹立不搖嗎?」Dombrowski 說。

另一位學者同樣急切:現居維也納的德籍數位歷史學者 Sebastian Majstorovic 也立刻響應了計畫。他並不認識Kijas,但他曾在大學教室裡全程目睹科隆市檔案館的倒塌;他來自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父親,也曾告訴他波士尼亞國家圖書館在1992年塞拉耶佛圍城(Siege of Sarajevo)中毀於一旦的往事。對於文化記憶的脆弱性,他並不陌生。

三名此前並不熟識、甚至完全陌生的數位人文學(Digital Humanities)工作者當機立斷,召集所有志願者線上討論,隔天就發布了「在線救援烏克蘭文化遺產」(Saving Ukraini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 SUCHO)行動。

「我們就只是全都掛在Slack上工作」

「一開始我們只是開了一個Google試算表,把所有資訊都丟出來。Anna 組織一切,Sebastian 自掏腰包買了一個域名和伺服器,我寫教學並且架設網站、把網站搞砸時就修好它。」

僅一個月的時間,SUCHO 就建立了井然有序的網站和工作流程,1300多位志工各司其職,備份了上百個網站。「我們就只是全都掛在Slack上工作,」他笑道。 (相關報導: 孫小椒專欄:從「收容烏克蘭美女」到「俄羅斯前妻」:女性在父權國族敘事中作為本體和喻體 更多文章

在創辦 SUCHO 之前,Dombrowski 其實已經有兩份工作。他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及文學、文化和語言學門的學術科技專家,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這天,Dombrowski 哄完三個孩子上床睡覺後,才得空打開視訊,接受世界走走記者的越洋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