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投資績效203%,他是怎麼做到的?專家曝他做對的7件事,預言2月開始股價將有大變動

想要創造投資的超高績效,不妨從以下這七件事下手!(圖/取自Freepik)

2020年真是驚奇的一年,最終我的績效是 203%。我自豪的是,我的投資組合跟Saul(編按:一位年逾70的職業美股投資人,叫做Saul的老杯杯,且他從1993年開始做為職業美股投資人,至今年化報酬超過30%) 完全不一樣,如同我常提到的,發展自己舒服的邏輯判斷。我有信心的方法不一定是你有信心的。投資入門難,入門後中間會變得簡單,但會覺得聽來聽去不脫那些。而到了最終,最難的在於看公司的眼光、判斷和隨後的押注、更正、調整。這些東西不是追求百分百的正確,而是要專注把判斷對的機率提高,和在判斷對的時候壓下風險可承受盡量大的注。

今年總結我做對的事情,以後也會繼續做的事情大概有七個,我來一一詳述:

1.集中持股

2.當找到更好的機會或情況改變時就轉換

3.錯誤時或低信心時快速出脫公司

4.押注自己相信的公司:高成長、好故事、可接受的價格

5.毛利率與利潤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各比率轉好的趨勢跟營收增長的維持或加速

6.分批買入或賣出:降低心理面劣勢產生的傷害

7.持續發掘新的高成長,通常至少年增率50%以上,價格還有空間的股票

集中持股

我曾經也喜歡分散投資,分散有他的優點,但會趨於中庸。如果你要超額的績效,我的想法是要集中持股。押注的大小影響了績效和波動的大小,做得好與做得不好結果會更明顯。

分散投資不會分散某些風險,當股市下跌,幾乎都逃不了,除非是現金或是做空。債券也一樣,雖然比較有機會在下跌時保護,但機率不是百分百,而且長期來說也拖慢了績效。

分散投資還有一些缺點,比如你沒辦法專注去磨練你的判斷對錯、沒辦法持續深入追蹤,到最後你會忘了很多事情,只憑感覺行事。當你擁有20支以上的公司,大市好的話挑到一家翻倍的股票並不難。但是那個回報並不大,Saul已經解釋過了,我自己也親身體驗過了。我曾經擁有62支股票之多,我以為我是彼得林區,但其實我是茫然林區。因為我在學習中知道很多,可是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最重要的,導致覺得不錯就都擁有。有價值股、高股息、利潤成長、產業發展、虧損高成長一大堆類型。這樣過來我的績效不會差但也無法很出色,即使成功在18年底就持有了ROKU,但那個部位從一開始的2~3%(那時已經是我相對大部位)慢慢長成了10多%直到我賣出。如果是現在,我會在確定故事和數字趨勢的情況下逐步押注到部位20%。你可以看到,這樣同樣倍數單支回報會從小小約10%變成60%以上。

你可以有一些你關注的極小部位,但你的績效會主要來自那三、四支你集中持有各約20%的公司。但大概不超過25%,超過風險就偏大,這也是Saul來的。我的績效開始突破來自於疫情時開始只集中在我最有信心且高成長的LVGO、PTON、SE、CRWD。

這裡是我三月時的持有狀況:

2020年3月的持有公司。(圖/方格子提供)
2020年3月的持有公司。(圖/方格子提供)

如果不敢好好押注自己的判斷,那麼為什麼會覺得自己的投資能夠優於平均呢? (相關報導: 股票K線能預測個股走勢?揭5種線圖透露出的賺錢秘密,投資新手也能秒上手 更多文章

當找到更好的機會或情況改變時就轉換、錯誤時或低信心時快速出脫公司

這兩個一起講因為他們的概念類似,這個事情可以幫助你拉高判斷的正確率。我們的判斷一定會有出錯的時候,因為在思考的是未來,還要面對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這個是跟傳統所謂的「買入並持有」,「堅定信念創造複利」完全不同的。也異於單純只看技術面操作或設定停損規則出脫。這是單純專注自己的「判斷買入理由」是什麼?當判斷可能錯了,或者這個理由發現市場目前不太青睞,就要快速動作、果決認錯。基本上較少人在講這個的重要性,這是Saul教會我的,而我發現非常非常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