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楊志良一句話,說明政治控制不了疫情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因發表「假如我是院長,一定會開除這位醫生」言論被各界批評。(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楊志良署長一句:應該開除那位染疫的醫生。一時之間引爆網軍大進擊,同時小英總統也在臉書上批楊,陳時中部長更是呼籲楊要有同理心。一時之間楊成了眾矢之的。可是很多這些批評者都未詳細看楊署長的上下文:「假如我是院長,一定會開除這位醫生」,這就是邏輯上「若P則Q」(if….then)的問題,楊署長已退休,所以他用這樣的語句提醒陳時中部長:染疫醫生的感染源在哪裡?是不是應該優先處理?接著,若是因為在照顧新冠肺炎病患要插管,那麼他是否應該按照防疫SOP處理有相關的問題,特別是若是插管時有噴濺到,那麼是否就應該按照SOP來做後續檢疫與自主管理?問題是他都沒有按SOP,還和他的女友出入不少地方,顯示他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感染了!

試問:當一名醫師在處理防疫後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感染了,因為沒有症狀就趴趴走,這不是就在製造社區感染嗎?那麼是否應該在優先找出他被感染的源頭呢?換言之,若是這位醫師是因在插管時被濺到而未做後續控管處理,那麼是不是已經違反SOP?一位違反防疫SOP的醫師,有可能引爆院內群聚感染,而他又走出醫院走到社區,是否有可能引爆社區感染?那麼楊志良所言:「假如我是院長,一定會開除這位醫生。」何錯之有?

等到陳時中部長說這位醫師並非在臨床上執行插管的主治醫師,所以呢?他沒有被噴濺到?那麼這位協助插管醫師是在何處感染到新冠病毒?「若是院長」不就是應該查清感染源?接著還是要徹查哪個地方的SOP出了問題?如今同一家醫院有兩位醫師與兩位護理師都被染,那麼不正意味院內群聚感染已經出現,這時候都未搞清楚感染源頭,那麼是否連院長都應該開除了嗎?

從上述的推論來看,楊署長的「假如我是院長,一定會開除這位醫生」說法,不正是在提醒現在的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部長,838案醫師與他的女友確診後,應該做全面管理,以確保不會擴散到社區?一方面應速查清楚感染源,一方面要控管所有與838接觸者,確保感染範圍不再擴大!

可惜,陳時中部長說相關人員已經採檢皆為陰性,因此就沒有再做擴大管制的必要。沒想到先後爆出另一位護理師與856醫師先後確診。指揮中心才坦承,住院醫師值班期間難以維持分艙分流措施,「白天還可以,但夜晚值班時就會人力不足需要跨科」,對此陳時中也允諾檢討。問題是感染源究竟在哪?指揮中心迄今仍未查明也無法對國人交代,問題沒有解決,意味著防疫就是有破口,找不到破口不就等於讓病毒在院內或這四位醫護人員接觸者都在染疫風險中?那麼誰該來負責?誰該善後呢?

整理一下:

1、這次的感染事件,感染源最應優先追查。查不出來就得重新檢視臨床SOP上出現了什麼問題?找出破口趕緊補強,才有可能避免下次再度爆發!現今指揮中心查到哪裡?是否應該有一個交代? (相關報導: 揚言「開除染疫醫生」挨批冷血 楊志良:我熱血,我堅持是非價值 更多文章

2、SRAS以後醫護人員就有醫療人員的健康管理守則應遵守,可是這次指揮中心並未去檢視這兩位確診醫師與兩位護理師是否依著守則確實執行?由於新冠病毒有潛伏期1-14天(基本上),那麼838在發現自己有症狀出現,還繼續上班,接著與女友出去玩。這樣是否出現了破口?這是他個人的疏失? 還是院內醫護人員也有類似的情況呢?若是前者還好辦,若是後者,那就顯示院方在疫情管理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