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中國威脅,打造平衡、繁榮的亞洲秩序?美國首位「印太大總管」坎博全盤解析

解放軍的飛彈部隊。(美聯社)

「促進各國對不同議題的共識,並向各國傳達信息『中國當前的路線存在風險』,將是美國治國史上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

美國資深外交官坎博(Kurt Campbell)即將出任新設的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號稱拜登新政府的「印太大總管」(Indo-Pacific czar),他與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12日在權威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以「美國如何強化亞洲秩序」(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為題撰文,全面解析美國與印太國家,應如何保持該地區未來的穩定平衡且開放,以及如何結盟對抗中國崛起。

現年63歲的坎博是民主黨最具分量的亞洲事務專家之一,曾在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任國務卿時擔任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卿,協助歐巴馬(Barack Obama)制定「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坎博與總統蔡英文熟識長達25年,去年12月初他透過視訊發表「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演說時,表示拜登(Joe Biden)可能延續部分川普(Donald Trump)政府與台灣的合作計畫,但他希望見到兩岸緊張局勢和緩,並看到兩岸對話部分重啟。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博(Kurt Campbell)可能被拜登任命為「亞洲沙皇」(資料照,AP)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博(Kurt Campbell)(資料照,AP)

歐洲的過去,是亞洲的未來?

坎博與杜如松先是以歐洲歷史探討亞太現在的處境,專文提到對美國亞太政策影響至深的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其主張國際局勢應走向權力平衡,且善於建立政治結盟以抗衡崛起的大國,1970年代初期為了遏制蘇聯,而主導美國對中國開放的政策。

季辛吉在早年著作《復原的世界》(A World Restored,暫譯)當中研究了19世紀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戰敗後的歐洲外交史,表示因為當時兩大外交家──奧地利的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英國的卡斯爾雷子爵(Viscount Castlereagh)──在1809年《申布倫條約》(Treaty of Schönbrunn)之後重視協調國際秩序、維繫權力均衡,而使歐洲度過百年和平。

專文認為,這本書的見解能與當今的印太地區相對照,現在印太地區出現大國政治相爭的緊繃情勢,而區域秩序若要發揮最佳運作,應兼顧平衡與正當性,這是美國政府需努力的方向。也因此這兩位作者歸納出結論,美國新政府制定印太戰略時,應參考這段歐洲歷史的三個教訓:必須達成權力均衡;必須立各國都認可其正當性的秩序;必須與盟邦及夥伴結盟以因應中國帶來的挑戰。 (相關報導: 拜登公布54兆元緊急救援計畫:上任百日施打1億劑疫苗、救濟小企業及貧困家庭 更多文章

解放軍向南海試射東風-21D、26B,幾乎同時命中目標海域。(美聯社)
解放軍向南海試射東風-21D、26B,幾乎同時命中目標海域。(美聯社)

需守護的印太地區繁榮元素

專文指出,印太地區各國在二戰之後發展出非常獨特的「運作體系」,以遏止衝突、促進商業繁榮,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這個體系的核心包含久經考驗的原則:航行自由、主權平等、透明度、和平解決爭端,契約神聖性(the sanctity of contracts)、跨境貿易,以及應對跨國挑戰的合作。而美國長期向印太部署的軍力有助於鞏固這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