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熊大聲呼救,蜂箱被丟在危路上,食物鏈被打破:澳洲野火正在對該國的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影響。
僅在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致命的春季大火就燒燬了近200萬公頃的土地。許多動物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也有些動物無法生存,它們的棲息地已經被人類活動破壞了。

很可能死於野火的動物
無尾熊通常行動緩慢,一旦陷入嚴重火災中,它們通常躲避危險的策略是,在樹上蜷成一團。對於任何能聽到動物叫聲的人來說,有一個明確的跡象表明動物有麻煩了。
雪梨大學(Sydney University)生態學專家迪克曼(Chris Dickman)教授表示:「無尾熊在很多時候都不會發出噪音。」
「雄性只在交配季節發出洪亮的聲音。除此之外,無尾熊很安靜。所以,如果聽到它們叫,這是非常糟糕的信號,對這些動物來說是災難性的毀滅。」

其實,除了少數明顯個案外,大多數叢林動物一般都不叫,這令它們的聲音更加令人擔憂。
迪克曼教授補充道:「這些尖叫聲並不是森林裏的演唱曲目。動物只會在壓力大或承受痛苦的時候大叫,比如負鼠被狗咬傷的時候。」
澳洲迪肯大學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里奇(Euan Ritchie)教授說,火災過後,青蛙和蜥蜴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動物。
「火災會毀掉他們的食物或庇護所,或者兩樣都毀掉。如果能及時逃離,這些動物可能會倖存下來。但如果火災燒燬了棲息地,它們就會更多地暴露在捕食者面前,」他說。

森林大火和人類砍伐令動物的棲息地支離破碎,也對瀕臨滅絶的物種構成了威脅。
這些動物包括西部的鸚鵡、袋貂、馬里鶓鷯鶯(一種不能飛很遠的鳥)和吉爾伯特(Gilbert)的長鼻袋鼠——澳洲最瀕危的有袋動物。養蜂人也說,他們在森林火災中失去了蜂巢。
迪克曼教授表示,澳洲總在發生火災,因為曾經的歷史大火令火焰產生韌性。
他告訴BBC:「現在的情況與歐洲人來之前大不相同。無尾熊的適應能力現在大大下降了,原因很簡單,就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一旦大火熄滅,它們就無家可歸了。」
里奇教授對此表示贊同:「數萬年來,澳洲的許多地貌都已經相當習慣於火災。但火災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卻沒有這麼高。」

生存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
適應力最強的動物是會鑽洞或飛翔的物種。負鼠可能被燒焦,但它們可以躲在樹洞裏。袋熊可以坐在洞裏,避免被火吞噬。蛇也傾向於去地下尋求保護。
袋鼠和小袋鼠能迅速逃離火災,儘管有時會被困住,或者面臨其他困難。
大型食肉爬行動物巨蜥其實可以從野火中受益。
迪克曼教授說:「在澳洲中部,我們看到巨蜥在火災後從洞穴裏出來,啄傷動物,包括燒焦的鳥、幼鳥、小型哺乳動物,以及生活在地表的蜥蜴和蛇。」

但生態學家最擔心的是引進物種:主要是紅狐和野貓。這些外來掠食者在野火中繁衍生息。
他們更擔心貓:紅狐會吃掉限制它們行動的誘餌,但貓通常不會。 (相關報導: 「令人傷心的決定」澳洲森林大火被救出的無尾熊,因傷重被安樂死 | 更多文章 )
迪克曼教授說:「它們的策略和猛禽一樣,都是在火災後出現,然後挑出受傷的動物。貓可以從未被燒燬的區域移動20公里,直達火災邊緣——這為捕獵開闢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