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聯合會26日發布報告,表示中國正在新疆哈密興建110座核彈發射井,這也繼《華盛頓郵報》6月揭露玉門的119個核彈發射井以來,時隔一個月中國再次被抓到擴張核武庫的證據。不過《紐約時報》也說,這些新的發射井「顯然是為了被發現而建造」,因此這又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北京只是單純想揮別「最低限度核威懾」的舊有戰略,或者這些發射井是一種「富有創意但成本高昂的談判策略」?
《華郵》今年6月30日也曾獨家報導,中國正在甘肅玉門附近的沙漠地帶興建洲際彈飛彈的發射井,並且將其視為中國核武庫的大幅擴張。這些發射井是由「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研究人員透過衛星空拍照所發現,據信總數約在119座。但也不能排除中國模仿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欺敵策略,希望誘使敵軍攻擊虛假目標。
China built 119 new international ballistic missile silos in a remote desert area, U.S. researchers found.The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Beijing is bolstering its nuclear capability, and is likely to fuel debate over modernizing America’s nuclear arsenal.https://t.co/BRngCApcrp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July 2, 2021
不過《華郵》也強調,這119座彼此幾乎一模一樣、跟中國現有發射井又十分類似的建設如果全是真貨,確實意味著中國對核武的態度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米德爾伯里國際研究所(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防擴散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東亞主任傑佛瑞・路易斯(Jeffrey Lewis)對《華郵》表示,他認為中國正在擴大核武戰力,部分原因是為了保持能夠撐過美國的首次核打擊,繼而足以擊敗美國的飛彈數量。路易斯也形容,目前發現的發射井建設規模之大,「讓人難以置信」。
除了智庫研究員在衛星照片上意外發現的收穫之外,美軍戰略司令部(U.S. Strategic Command)司令李察(Charles Richard)今年也屢屢對中國的核武戰力發出警示。李察今年4月在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表示,中國正在研發的快中子增殖反應爐(Fast breeder reactor),不僅能在民生用途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大量生產用於製造核武的鈽元素。李察也警告,解放軍的洲際彈道飛彈武器庫正在擴大,可以輕易躲避衛星監視的新型潛艦與發射車也陸續上線。
Researchers in the US have identified the construction of 119 new international ballistic missile silos in a desert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country is carrying out plans to strengthen its strategic nuclear capability.https://t.co/Dyz4U0vmhL
— The Telegraph (@ttindia) July 3, 2021
《華郵》指出,這片位於玉門一帶的廣袤工地幾乎都被一個又一個巨大的圓頂覆蓋物所掩蓋。這是中國飛彈發射井建設的慣有做法,其中一個大型建築物則疑似是已經部分完工的控制中心。路易斯表示,這些發射井很可能是為了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所設計。這種飛彈能夠攜帶多彈頭、打擊1萬5千公里外的遙遠目標,因此美國本土也在其射程之內。沒人知道這些飛彈發射井建成後,是不是真的會全數裝設飛彈,但路易斯認為這些新建的發射井確實帶給美方壓力,甚至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相關報導: 「併吞台灣是習近平的連任資本!」日本學者提醒台灣處境危急:共軍攻台與那國島勢必同遭封鎖,自衛隊將有所行動 | 更多文章 )
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國外交部與駐美大使館對《華郵》的探詢「已讀不回」,美國五角大廈發言人也對這些衛星照片及情報分析不予置評。但五角大廈表示,美方確實對中國增建飛彈發射井一事感到擔憂,國防部也預估中國的飛彈發射井未來十年將增加至少一倍。《華郵》指出,與華盛頓及莫斯科的龐大核武庫相比,中國向來奉行「有限威懾」原則,希望以數量精簡但威力強大的核武,確保北京有能力在遭受攻擊時進行核報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