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卸任前狂打「台灣牌」為哪樁?葛來儀:非為促進台美關係,而是試圖掣肘拜登

川普與拜登。(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在美國國務卿龐畢歐9日對台美關係做出重大宣布後,兩岸反應激烈。專家告訴德國之聲,川普政府在卸任前宣布此消息,給了新任政府一個難解的習題。

在美國國務卿龐畢歐9日宣布取消華盛頓長期對美台官員往來做出的限制後,中國官媒與台灣政府紛紛針對此消息做出回應。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11日上午在記者發布會上表示,龐畢歐宣布取消美台官員往來的限制,對提升台美關係來說是件大事。他說,台灣外交部對此誠摯歡迎與感謝,也高度感謝長期以來推動放鬆及解除相關限制的美國國會議員。

吳釗燮說,台灣與美國之間的互信不斷提升,是因為台灣采取非常「務實丶負責的對外政策」。他承諾台灣接下來會以相同的態度與作法,不斷推動台美關係。他也表示,將於13日至15日訪台的美國駐聯大使克拉夫特訪台主要是討論如何促進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他強調,這對台灣來說十分重要。

不過,台美關係專家告訴德國之聲,他們認為龐畢歐選在離任前10天宣布如此重大的消息,其實意義並不大。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Glaser)指出,她認為龐畢歐選在這個時間點宣布此消息,並非是為了促進台美關係。

她向德國之聲表示:「龐畢歐此舉反而向是要讓準備就職的拜登政府在台灣議題上面臨綁手綁腳的情況。他或許希望藉由宣布這個消息,強迫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政府的對台政策。然而,拜登政府可以選擇廢除龐畢歐的這項命令,也可以選擇重返美國過往對台美官員交流做出的限制。」

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可能會檢視這個議題,並在某個時間點做出決定。

專門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候選人南樂(LevNachman)則認為,龐畢歐宣布取消台美交流限制,也有可能是在實踐美國國會所通過的《台北法案》(TaipeiAct)與《台灣旅行法》(TaiwanTravelAct)中提到促進雙方高階外交互動的承諾。

南樂告訴德國之聲:「龐畢歐此舉可被解讀成,進一步推動台美雙方更高層級的外交互動。但我們必須納入考量的是,川普政府10天後將卸任,而即將就任的拜登政府可以在忽略龐畢歐周末做出的決定的前提下,以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去處理台美關係。」

川普政府打「台灣牌」抗中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川普政府推動解除台美官員互動的限制已一段時間。葛來儀也向德國之聲證實,川普政府過去一年多都在考慮是否解除台美官員互動上所存在的限制。

她說:「龐畢歐在卸任前最後一刻才宣布這個消息,顯示他可能是在未取得其他政府部門的同意下,便對外公布這項消息。他在聲明中的語氣,甚至突顯出國務院內部可能有部分人員反對這項決定。」

葛來儀分析,川普政府此舉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想用台灣來「對付」中國。她說:「以美國駐聯大使克拉夫特(KellyCraft)訪台一事為例,龐畢歐是透過譴責中國大規模抓捕香港民主派人士的聲明來宣布這個消息。」 (相關報導: 川普即將卸任,中美又大打口水戰!環時警告:龐畢歐已喪心病狂,這將是中美關係最具挑戰性的十天 更多文章

南樂也指出,雖然龐畢歐透過聲明表示,將取消台美官員往來面臨的所有限制,但是他卻未提出更多相關細節。他說,《台北法案》與《台灣旅行法》都已敦促美國政府加強台美雙方高級外交人員的往來,所以在龐畢歐未針對9日的聲明提出具體細節前,各界很難預知他所謂的「取消限制」到底包括哪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