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北京對台動武,美國學者籲建立「危險區」策略因應危機

(新華社)

新一年才開始不到一星期,除了元旦當天外,台灣國防部數據顯示,中國解放軍對台灣西南部空域的侵擾沒有停止過,關注台海情勢的美國學者專家對此現像也越來越為擔憂。一個新發布的報告說,未來5到10年美中之間的競爭將達炙熱程度,台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將更為真實,華盛頓必須研擬一個「危險區」近程策略來應對這個近程危機。

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星期一發表對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評估,其中「美中緊張擴大」排名第4。歐亞集團稱,美中兩國在「雙邊貿易與科技、維吾爾人的遭遇、新疆、香港、台灣及南海等議題上的分歧將延續到今年」,而所有這些議題都有引發誤判導致緊張昇級的顯著機會。

兩位美國學者,塔夫茨大學政治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事務教授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擔憂未來5到10年間台海有爆發衝突的危機,星期一(1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的報告中,呼籲美國政府研擬一個「危險區」(danger zone)策略來及時應對。報告的要點此前也曾以較短的文章形式發表於美國《外交事務》期刊。

這份名為「進入危險區:美中關係即將到來的危機」的報告指出,美中之間的大國競爭或許並非一場百年馬拉松,而是一個為期十年的「衝刺」(sprint),未來10年中國可能在其實力達到巔峰將要開始衰退的強烈獎勵下採取咄咄逼人行為,而「美國將需要一個『危險區』策略,來防範中國在足以改變長期力量平衡的兩個主要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那就是科技與台灣。」

報告說,美中之間因地緣政治利益及意識形態分歧將是長期性的競爭,不過未來5到10年間,美中之間的競爭將會達到炙熱程度,包括台灣海峽這種熱點,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也會極為真實,因為北京在同時面對內外多重挑戰下將有誘因來實現其地緣政治目標,因此儘管美國仍然需要一個可持續的策略來管控並贏得這場持久性的全球競爭,但是首先必須有一個近程策略來通過這個危險區。

兩位學者認為,在實務上台灣應該是美國的首要優先,因為事關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中國將吸收台灣列為最重要外交目標,為征服台灣所做的準備佔據了中國防衛開支的三分之一,制服台灣後中國將取得對世界級半導體產業的控制,並可釋出無數的船隻、飛彈發射台、戰機和數十億防衛資金移作他用;中國可以把台灣作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在西太平洋投送軍力、封鎖日本和菲律賓,在美國的東亞同盟中製造分裂。

此外,如果能成功侵犯台灣,報告說,中國「將消滅世界上唯一的華人民主、排除一個對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的持久威脅,台灣因此等同於東亞重心:失去台灣就會失去地區。」 (相關報導: 《台灣關係法》主要推手沃爾夫:美國是時候展開「兵乓外交」了,但這次對象是台灣 更多文章

報告提到,數十年來中國通過軟硬兼施方式試圖達成統一,但台灣人民似乎更堅決要維護他們的獨立生活方式,因此中國越來越強調其軍事選項,過去兩個月來在台海展示武力的程度是近20多年來前所未見,「儘管一個侵略或恫嚇行動或許並非迫在眉睫,但它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雖然有美國決策者及評論人士主張美國應該提供台灣正式的安全保證,但「這種保證如果沒有強大的防衛作為後盾,將成為廉價甚至極其挑釁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