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觀點:看不見的江湖──北京的地下書商

作家野夫曾經「經營」一個出版的「地下江湖。(野夫攝於大理,作者提供)

2001年和作家野夫相識於北京,那時他正和一群也是六四受難被關過的詩人、作家們,在搞出版,也就是地下書商。

由於六四時,我在天安門廣場採訪,寫了一本《天安門紀事》,我們像一種擁有共同禁忌的「秘密記憶者」,自動就相熟起來。相識的過程也極其簡單,你只要說出當時你在那裡,做了什麼,如何受難,彼此便心知肚明。

野夫本在海南當警察,看了六四,便把警徽交還了,也不顧同仁的相勸,兀自千里單騎,騎了一輛摩托車回到湖北,幫助六四受難者,或逃躲,或流亡,卻不料後來受了湖北作家熊召政的設計陷害入獄。出獄後,眼看湖北找不到工作,無路可走,便決計到異鄉謀生,自此來到北京。他碰上了也是六四遭難的詩人李亞偉等人,在他的介紹下,開始靠寫稿謀生,後來做起了書商。

那時,正是鄧小平南巡後,中國全面向錢看。可是你向錢看,錢不一定向你看,一片開放改革之風,社會風氣丕變。許多如何賺錢、如何經商、華爾街如何致富、經營術、人脈運用術等書籍,乃至於稍有黃色的港台書,各種情色雜書,全面出籠。他們就是趁著這一波熱潮,走上出版之路。

大陸的出版是有管制的。你得有出版社,有國家給的書號,才能出書。問題是,所有出版社都是國營,大都由一些老人把持,難免教條,編輯內容與時代脈動脫節,於是這些年輕生猛的地下書商就有機會了。

他們跟國營出版社買書號,一本約莫人民幣萬把塊(當時薪水還低,物價還較便宜,萬把塊數目已不小了),其餘編輯、稿費、印刷等全部自付,印出來之後,交由各地的「二渠道」發行。

「二渠道」也是地下的。那是有別於全中國唯一的公開發行渠道──新華書店,另外自己做的發行。各地的二渠道書商早有連絡,否則以全中國地域之遼闊,如何發出去?當時交通運輸以火車為主,通過火車的貨運系統運送到各省的主要城市車站,書一旦送達,便發行到各地的小攤販、書報亭、流動書攤等。有些地方,因為關係好,也會流入在地的新華書店。

這些流動攤販根本無法固定結帳,怎麼可能按書的銷售折扣收錢?所以,二渠道書商全部用買斷的。從上游的出版到中間的發行,一路買斷,因此折扣特別低。

在大陸,有一些地下書商的圖書訂貨會,他們約定一個時間,地點則選在某個城市的飯店之類的,書商與二渠道發行商聚集,喝酒聊天。書商把準備出版的書的選題、作者、內容等,做一個簡介,渠道商則看自己的判斷,決定要訂多少。有時,交情好的,或認為要幫兄弟的忙,便會訂得多一些。然後,發給中盤的各省市。各省市再去發給小攤販,一路買斷,以免無法催收帳款。

野夫和這一票大牢裡關出來的兄弟做的就是這種買賣。李亞偉、老家、胖子等等,都是這個路子。他們互相幫忙,賺錢謀生。行有餘力,還可以幫忙受難的兄弟一把。

像劉曉波出獄沒錢生活,他又是一個書生氣的人,不會找生路,也不願白受人幫忙。於是野夫幫他想了一個辦法:做一本書。 (相關報導: 風評:范雲踢爆了一個大炸彈,然後呢? 更多文章

他找了王朔和劉曉波對談。談的內容從文學、小說、藝術到文化現象,內容極是龐雜精彩。但劉曉波不能出面具名,他是被禁的作家。於是野夫幫他取了一個無人認識的名字「老俠」,王朔則幫書取一個古怪的書名,叫《美人贈我蒙汗藥》,靠著王朔的大名,書大賣。王朔義氣,稿費分文不取,全交給劉曉波。

野夫著作《看不見的江湖》(南方家園出版)
野夫著作《看不見的江湖》(南方家園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