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快速熄滅催淚彈的青年讓反送中不可測

香港政府於8月12日關閉了被異議者占滿的機場。(AP)

香港反送中運動未見稍停,又因八月十一日香港警方加劇暴力鎮壓抗爭民眾,促使上萬民眾於十二日占領赤鱲角機場,導致班機停止起降;中國國務院港澳辦更於同日以「出現恐怖主義的苗頭」定調抗爭。八月十三日抗爭者再度佔領機場,迫使取消航班。整體運動情勢不斷升級。

北京在香港問題把自己綁死

對此,長期研究中國、香港問題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近日於小小書房主講座談,特別梳理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脈絡與未來發展。

吳介民分析,香港的僵局不僅源於特區政府已無法管控香港社會,更關鍵的是北京對香港「放不開、輸不起、給不了」:不能放鬆對香港的管控,不能輸給香港抗爭者,更給不了香港民主,「北京在香港問題上已把自己綁死。」

因此,對於反送中運動的五大訴求,只達成○.五項,也就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回應送中條例已「壽終正寢」,但仍堅持不用法律用詞「 撤回」(withdraw)。

對於香港未來可能的發展,吳介民認為,儘管有消息指出,中共會出動解放軍平息香港抗爭,但這仍是港中政府打消耗戰的一個策略,像是日前駐港解放軍釋出軍事演練短片、十一日中國《人民日報》臉書登出中國武警裝甲車在深圳集結的影片,是兩手準備,一方面是集結武力,另方面是恫嚇手段。

吳介民引用二○一四年雨傘運動時學聯領袖周永康最近的臉書貼文解釋,當年就是因為傳出解放軍即將鎮壓傘運的消息,導致運動手段轉趨溫和,後繼乏力,港府逐步清理占領區,迫使抗爭退場,最後無法達成普選訴求。

「現在港府的策略首選就是打消耗戰,可能希望拖過這個暑假,等年輕人回學校後運動冷卻。」吳介民指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陸續發生鄉黑勢力介入打壓運動,像是元朗白衣人無差別攻擊事件,以及警察換衣扮黑道,或在抗爭民眾中臥底製造紛亂,意圖把抗爭者抹黑成暴民,都屬於消耗戰。

光復元朗:香港民眾痛批警方與不明白衣人為伍(AP)
香港民眾痛批警方與不明白衣人為伍。(AP)

港中政府的消耗戰可能無效

至於中國港澳辦以「恐怖主義苗頭」定性香港抗爭,吳介民接受《新新聞》採訪時指出,北京壓著港府採取嚴厲鎮壓,可預見香港警察的鎮壓只會愈趨激烈,「港中政府目前是以化整為零、偷天換日、逐步提高的方式在升級鎮壓強度。」很可能如前香港地下中共黨員梁慕嫻於近日撰文分析,香港警權已不歸特區政府管轄,而是被中國中央政府控制。

然而,吳介民認為,這次港中政府打消耗戰卻不一定能平息局勢,畢竟情況與五年前大不相同。除了港人意志堅定,也從反佔中運動汲取教訓──這次反送中運動沒有「大台」(指揮中心),抗爭組織水平化,如同反送中運動者引述李小龍的名言“Be water.”:抗爭像水一樣蔓延,由群眾自發,無固定型態、無核心領導、打游擊,並且遍地開花,逐漸轉化為去中心、同步的地區行動。

不僅是抗爭手段演變,吳介民觀察,香港人的認知結構也急劇變化,民意對抗爭的支持也呈一面倒。包括過去半年,香港大學調查港人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半年內上升一三%,來到史上最高五三%,而中國人認同遽降,只剩一一%。 (相關報導: 香港亂局怎麼解?川普有答案:習近平跟抗議者坐下來談15分鐘,就會有快樂圓滿結局 更多文章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等學者,於反送中七一遊行現場的調查也指出,高達八三.五%的民眾同意「政府一意孤行的時候,採取激烈行動是可以理解的」;高達七一%民眾同意「和平集會和衝擊行動互相配合,才可以達到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