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適逢英國女性取得投票權的100周年,應為性別平權的重要里程碑,但從之前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同工不同酬事件,到好萊塢反性犯罪運動「#MeToo」,再再顯示性別歧視並沒有消失。如果再給100年的時間,情況會有所改變嗎?英國《衛報》邀請5名具有影響力的女性,分享她們的看法,而她們肯定女權進步的同時,卻也坦言爭取性別平等,未來還有漫漫長路。
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加拿大知名作家阿特伍(Margaret Atwood)告訴《衛報》(The Guardian),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年代。過去為農業社會,男性身軀先天較強而有力,因此佔優勢。當轉型成科技為中心,女性不僅有智識,也有科技工具,無奈不少男性持續運用權勢,打壓職場女性和女權運動。
職場性別不平等的例子,以BBC工作30年的中國新聞總編輯郭艾莉(Carrie Gracie)辭職,原因是郭艾莉發現,2位男性國際新聞編輯比2位同等職位女性的薪酬「至少多了50%」。郭艾莉指責BBC存在「秘密和非法的薪酬文化」,並表示認為4位國際新聞編輯應享同等報酬,不隨性別有所異同。阿特伍也認為使財富分配更平均,性別平等才得以真正實踐。
"100 years after women got the vote in this country, We have to have an equal, fair and transparent pay culture."Carrie Gracie, who resigned as the BBC's China Editor over the gender pay gap, says the BBC "are in the wrong place on pay." pic.twitter.com/D7Ck12Jiea
— Channel 4 News (@Channel4News) 2018年1月8日
身兼專欄作家的英文老師歐克羅西(Lola Okolosie)表示,一天學校午休時,小10歲的同事珍妮佛(Jennifer)懷孕,珍妮佛經常擔心無法同時負擔小孩和房租的費用。但是,小孩出生後,不太可能繼續全職工作,珍妮佛必須犧牲她的退休金。根據調查,2/3的母親認為,已開發國家中,英國職場對年輕媽媽最不友善。
歐克羅西表示,女人是承受育兒政策缺失的族群,往後100年中,好的育兒政策不僅讓普通人更能負擔育兒開銷,也能解放最貧窮的人。記者賓德(Julie Bindel)則認為。社會底層女性受到忽略,但未來「勞動階級的女性主義」會興起,造成政治上的改變和進步,大眾將認知整社會結構的不平等,並找到新的方法,結束女性受到的壓迫。 (相關報導: 男性薪資比女性多一半!BBC前高層郭艾莉怒斥:同工不同酬猶如「種姓制度」 | 更多文章 )
實踐性別平等就像爬樓梯
劍橋大學教授多納(Athene Donald)表示,希望性別歧視未來不再是人們談論的話題,她不喜歡當女性得到非凡成就時,好似違反常理,被大肆張揚。雖然不認為性侵和剝削會消失,但女權運動像海浪,當浪潮越來越大,社會的基本樣貌就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