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14日證實,目前停泊在關島基地的美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確診人數已達589人,全艦8分之1的水兵都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出現第2位被送進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至於4月9日起就轉入加護病房另一位航母水兵,則在12日因併發症宣告不治。不過也有好消息:目前在美國西岸軍港隔離的「尼米茲號」即將「重出江湖」,太平洋海域被解放軍航母「霸佔」的戰力空窗期即將結束。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將「羅斯福號」航母(USS Theodore Roosevelt、舷號CVN-71)形容為海軍的疫情「震央」,因為目前美國海軍共有950人確診,超過6成都是「羅斯福號」水兵。截至14日為止,全艦4800多名官兵已有93%完成新冠病毒篩檢,3922人結果呈現陰性。目前已有4024人順利登岸,在全島各地的酒店與旅官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檢疫。

美國海軍患者「大部分無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羅斯福號」將近600位確診水兵中,大約有400人都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住進醫院治療的一共也只有5人。不過其中兩人住進加護病房,其中9日陷入昏迷的水兵已在12日不幸逝世,另一位水兵則是因為呼吸窘迫11日也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由於大部分確診水兵沒有症狀,基本上這些人無需住院,似乎也沒有任何健康上的疑慮。但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指出,無症狀患者也帶來另一個問題—這讓海軍在進行病毒篩檢之前,根本沒有辦法將感染者與其他人確實隔離,也讓目前還在海上航行的其他航母與軍艦難以預防感染擴大。

海軍軍醫總監基林漢姆(Bruce Gillingham)少將上周表示,目前在海軍之中傳播的新冠病毒,最棘手的一點就是感染者無症狀,造成傳染時的隱匿性。即便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來防堵病毒,依舊有許多需要學習之處。也由於軍艦靠岸可能就會感染疫情,海軍也下令目前正在大西洋航行的「杜魯門號」航母(USS Harry S. Truman、舷號CVN-75)繼續在海上執勤,因為這可以確保整個艦隊的水兵與飛行員都健康無虞,不會受到病毒感染。
不准「杜魯門號」回母港
「杜魯門號」去年底被派往中東,今年更與「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以雙航母的優勢巡弋波灣一帶。但「杜魯門號」在中東的任務已在今年3月結束,啟程返回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但正當「杜魯門號」經過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時,關島的「羅斯福號」正鬧得滿城風雨,先是艦上確診水兵越來越多,艦長克勞齊寫信求救後大批水兵陸續下船。但克勞齊因為這封信被炒掉,炒掉他的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也在輿論壓力下請辭獲准。
「杜魯門號」原本要開回維吉尼亞州的母港,但在基地難以確保「無毒」的狀態下,美軍寧願讓「杜魯門號」在大西洋持續航行,同時也能維持美國東岸外海的應急戰力,因為「杜魯門號」目前是這片海域唯一的航母戰力。不過「杜魯門號」去年11月就開往中東,該航母打擊群的軍艦更是去年9月便在海上航行。如今各「杜魯門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獲准靠岸呢?美軍第二艦隊指揮官路易斯中將(Andrew Lewis)面對媒體詢問也不願鬆口,不過他也暗示幾個星期後有機會。
太平洋剩共軍囂張?「尼米茲號」即將重出江湖!
除了「羅斯福號號」之外,其他染疫的三艘航母也都在母港待命。包括日本橫須賀基地的「雷根號」、華盛頓州佈雷默頓軍港的「尼米茲號」與「卡爾文森號」。其中「卡爾文森號」本來就處在15個月大修期的收尾階段,對於美軍戰力影響不大,橫須賀基地的「雷根號」目前狀況不明,不過「尼米茲號」航艦打擊群的官兵隔離已經接近尾聲。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表示,「尼米茲號」很快就會出海巡弋、填補美國在太平洋的航母戰力真空,一方面也能控制病毒的傳播。 (相關報導: 中共快打來了?趙少康「完全不怕」:台灣不做這件事,中國沒道理出兵 | 更多文章 )

至於「羅斯福號」的確診病例究竟如何感染新冠病毒?至今莫衷一是。除了訪問越南峴港可能讓水兵染疫,包括降落航母的軍機在運送補給與人員時,也有可能把病毒帶上軍艦。由於美軍航母都採核動力,像「杜魯門號」這樣「不靠岸」於是成為航母的自保之道。不過沒了港口補給,運送物資的軍機就不可或缺。也因為這樣,負責運送物資的飛官都必須事先接受篩檢,才能駕駛運輸機降落航母甲板,而且全程都要配戴口罩與手套。飛官們最好不要離開機艙,若非得離開軍機,最多也只能到艦橋的隔離區,以免將病毒帶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