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死不了活不成 媒體靠壟斷 還是黨政軍重介入?

反媒體壟斷法行動聯盟到NCC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陳情抗議。(資料照/陳明仁攝)

自二0一0年傳播學者發起「反媒體壟斷」聲明和街頭運動以來,六年過去,政黨三輪替後的歲末,又一群學生坐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抗議,要求NCC要力阻中嘉案;對比反媒體壟斷的則是數天前,農委會宣布把旗下財團法人豐年社的期刊《鄉間小路》,轉型為網路媒體《農傳媒》,讓「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政策再浮上檯面;兩個場景其實一體兩面,諷刺的是,因應威權解體的媒體管理法律,還沒真正落實或成熟,媒體環境與形貌俱變,不論是「反媒體壟斷」或「黨政軍退出媒體」,都成了「喊辛酸」的假議題。

黨政軍退出媒體運動早在李登輝時代開始,在那個威權雖已鬆動,但國民黨仍掌握一切資源的時代,國民黨以黨營、公營方式掌控主要媒體,特別是當年是無線老三台新聞收視率可達二位數的年代,而無線老三台就是完全由國民黨掌控。不論是基於打破國民黨權力壟斷的政治考量,或是要讓媒體不再為政治服務、成為真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與新聞自由理念考量,黨政軍該退出媒體,當無疑義。

因此從1995年開始,多個民間團體組成「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聯盟」(三退聯盟),發起「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並提出兩階段改革(「黨政軍釋股.股權大眾化」、「翻修廣電法.成立監委會」)等訴求,舉辦公聽會、發動遊行抗議。一直到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2003年12月,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廣電三法」,明訂「政府、政黨、黨務、政務與選任公職人員等,不得投資廣播與電視事業;政府、政黨須在廣電三法公布施行後二年內退出投資,黨政公職人員須在六個月內退出並解除職務。」

雖然,這條路不是走得那麼順遂,因為人性使然─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掌權者永遠都有控制媒體的衝動與欲望,民進黨雖然一直是「三退聯盟」的支持、甚至主導力量,但扁朝時仍不忘拿手上能控制的媒體酬庸、操控,台視賴國州、華視江霞任總經理,就曾飽受外界質疑與批評,民進黨政客任媒體董監事甚至董事長亦大有人在,尷尬的是,即使黨政軍形式退出,媒體在三次政黨輪替過程中,卻愈益染色嚴重,幾幾乎成為社會撕裂的推力之一。

原本係發行農業期刊《鄉間小路》,最近在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的支持下,正式宣佈轉型為網路媒體《農傳媒》。(資料照,陳明仁攝、取自農傳媒網站/影像合成:風傳媒)
原本係發行農業期刊《鄉間小路》,最近在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的支持下,正式宣佈轉型為網路媒體《農傳媒》。(資料照,陳明仁攝、取自農傳媒網站/影像合成:風傳媒)

「媒體政治化」之外,在倡議黨政軍退出媒體未曾料到的是,台灣眾多政府基金─勞保、勞退、退撫、郵儲等基金在股市進出,稍有規模的上市公司,幾乎都有這些基金投資。黨政軍條款成了卡住上市企業投資廣電事業的緊箍咒,對於需要龐大資金投資的廣電媒體而言,顯然不是好事。

舉例而言,NCC審查的遠傳併購中嘉案,先是旺中集團因為反媒體壟斷鎩羽;隨後簽下六個月優先購買期限的頂新,因為食安「滅頂事件」終止合約;在此之前,鴻海本也有意接手,卻不得其門而入,而由遠傳標下,當時鴻海就發出聲明表達不平:

「得標者主要經營市場、資金運用均以海外範疇居多,所以沒有黨政軍投資,因此可以得標;相較鴻海受限黨政軍持有股份四%,因此被拒於門外 . . . 如此荒謬的政策和法令,僵化的政府執行力,重挫我們投資台灣的行動力」。

不論是鴻海或台塑都受限於黨政軍條款不能直接投資媒體,遠傳則以持有境外債務繞一圈入主中嘉,當然也有爭議,而「反媒體壟斷」最終會不會演變為「反財團壟斷媒體」?果若如此發展,必須靠龐大資金續命的媒體,還真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既活不了又賣不掉,更誇張的是,財團間竟也能相互動員反制,自己吃不到也不讓別人接,非逼到如興航無預警解散,還真不知終局該是如何。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徐永明召開「反媒體壟斷法制化」公聽會。(林俊耀攝)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徐永明召開「反媒體壟斷法制化」公聽會,不過,距離六年前的運動,媒體環境已經大不相同。(林俊耀攝)

民間辦不了媒體,最後能不投身政府豢養的舒適圈中嗎?《農傳媒》就是一個例子,固然是由「業內刊物」轉型,但一旦上網,就不再是業內同仁誌,其性質當然也不是農委會官網,照現有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定義,農委會當然跨過了紅線。

跨過紅線的豈止農委會,還有蔡英文總統!她於在野時成立了《想想論壇》、當選並就任總統後也沒聽說如何處理,彷彿沒這件事。為什麼眾人多無違和感?不是對蔡英文另眼相看,特權對待,而是媒體環境丕變,「媒體」的定義和既有法規差之十萬八千里,朝野從總統以降,哪個政治人物、意見領袖不開個臉書專頁,透過社群網路發聲?何必控制媒體?擴大「同溫層」足矣。 (相關報導: 農委會成立農傳媒 徐永明:別讓黨政軍介入媒體 更多文章

從這個角度看,不必特別挑茬農委會,數得出來的政府機關哪個沒有機關報?重點是,法律制度的規範要同一個標準,對總統如此、對部會如此、對政黨亦復如是,從「黨政軍條款」看「反媒體壟斷」,十幾二十年對「媒體」的老觀念,要不要重新定義一番?到底哪一種資金不得進入媒體?否則,媒體寒冬不但未過,大概要進入冰河期,中資嚴查並阻拒於門外也罷,外資、內資也全部不得其門而入,總不能讓蔡政府四年,真倒一堆媒體,全部進入政府電子報打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