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法國巴黎的街頭藝術家Seth,本名Julien Malland,他不稱自己是塗鴉客或街頭藝術家,只是一位擅長以世界各地居民為創作主題,在世界各地畫畫的「全球畫家」(Globe Painter)。
他從90年代中期開始塗鴉,在街上磨練出深厚的塗鴉功力,之後更在旅行中吸收更多知識與技巧,才成為今天的「全球畫家」,全世界都是他的畫布,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他創作的主題。
我會和當地居民相處一陣子才畫畫,因為與在地對話是最重要的!
超過20年的創作能量,全世界都是他的畫布
法文的7是「Sept」,但是Seth故意選擇了讀音一樣的「Seth」做為自己的名字。約20年前開始塗鴉後,他在世界各地畫了很多牆面,包含他的故鄉法國。
最初只是跟朋友一起簽名塗鴉,隨著開始旅行後,想法也跟著改變,開始比較藝術的創作,較少做塗鴉風格。
Seth有著深厚的塗鴉背景,過去主要畫人物,幾乎從沒做過字體塗鴉。但是他把自己創造的塗鴉角色放在文字間,像是嘻哈圖案、幫派或是性感女郎。但是現在已經很少在街上簽名,在巴黎時也曾經是塗鴉團體的一員。
開始畫小孩源自於Seth在世界旅行時的經驗,想用更開放的方式,更讓人感同身受,小孩的主題正是其中之一。
在亞洲,例如上海,他會在那些即將被政府都更的地區,或是將被地產開發商破壞的地區創作。他會先與當地居民相處一陣子才畫畫,試著畫出關於當地的故事,並運用當地的元素來創作,與當地對話是最重要的!
Seth會在創作裡加入政治性的元素,但不會像Banksy那樣直接將政治想法放到牆上。對他來說,試著提出問題,讓作品中含有十分隱晦的反諷意涵,人們可以自己想像背後的意義。
純真的孩童與破碎的建築所產生的反差美感
Seth喜歡故意把純真的小孩畫在一些毀壞的建築上,突顯小孩與毀壞建築之間的反差感。小孩能跟任何人對話,因為我們都像小孩,我們過去也曾經是個赤子。
Seth的作品不為表現這個世界有多麼完美,而是用像小孩一樣美好的圖像,討論更深層的問題。小孩臉上的彩虹,正是一種逃避無聊現實的表現。
Seth回憶起在馬達加斯加的企劃,當時主辦單位花了兩週集合了十位藝術家,當時他與小朋友們一起創作許多艘帆船,再讓它們航行在海上;另一個經驗則是繪製於烏克蘭革命之後的基輔街頭,當時俄羅斯攻擊東烏克蘭時有許多人被拘捕,創作中的女人代表著烏克蘭,身上穿著烏克蘭的傳統服飾,頭上戴著傳統花冠,而女人的手代表未來。
相較於街頭藝術家與塗鴉客,Seth更喜歡人們稱他為畫家,他在中國畫了很多委託以外的牆面,用創作表現目前中國的狀況,這與放上自己名字的塗鴉不同。對他而言,「名字一點都不重要。」
塗鴉是一種「為了讓人尊敬的行為」
Seth認為其實委託創作也會給予他很大的自由度,因此他會提供兩到三張草稿。反觀街頭創作,創作者能夠擁有100%的自由度。以委託案來說,當他接到一所小學的委託案,雖然沒有特定主題,但他知道自己是在畫一所小學,所以不會畫出小孩臉龐搭配破損建築,因為那太沈重了,委託創作的內容會因地制宜。相較於大型牆面壁畫和街頭創作,他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街頭創作。
Seth給想要從事街頭藝術的年輕人一些建議,思考自己的動機。基本上街頭藝術沒有所謂定律,人們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些人畫畫,有些人簽名,塗鴉是一種「為了讓人尊敬的行為」。
現在有很多人創作是為了藝廊的展覽做行銷,希望能藉此進入主流藝術市場。但是他認為方式各有不同,沒有絕對或是最好的。他還是喜歡用與當地有關的方式創作,花時間與筆下的居民接觸。
當他在一些貧窮的地方旅行時,根本無法選擇牆面,因此他必須將想法結合牆面與當地民情,讓居民也欣賞他的作品。「尤其在南美洲,在牆上畫畫就是與當地人互動與表達政治的行為,人們能用牆對所有人表達你的理念,而我也將這些思想融入我的畫中。」
例如在蒙特婁時,他便運用紅磚加入創作當中。街頭藝術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Seth的創作中,他一直嘗試與當地連結,正因為他懷抱著責任感,作品必須讓當地人理解,感受與自身的關連。無論如何,他會懷抱這樣的理念不斷創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