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老闆的重要。事實上,老闆比職稱、工作內容、公司、產業,更能左右我們現在是否快樂、未來有無發展。找個「好老闆」,是所有職場人的目標。
但要怎樣找到「好老闆」?避開「壞老闆」?
我當過伙計,也做過老闆。我學到3點:1. 認清我們想從老闆身上得到什麼。2. 傳統定義的「好老闆」,沒辦法幫我們成長。3. 不管職位高低,我們每個人都是「老闆」。
創新點:真正的「好老闆」,不是讓你當下做個愉快的伙計,而是讓你十年後變成老闆。
1. 認清我們想從老闆身上得到什麼
先說「不需要」從老闆身上得到什麼。
我們不需要他給我們情感的慰藉。我們可從家人、情人,或夫妻身上得到。
我們也不需要他給我們友情。我們可從朋友身上得到。
我們也不需要他對我們客氣。餐廳的服務生會對我們客氣。
當然,如果老闆剛好是朋友,能用自然的方式提供情感的慰藉,人又客氣,很好!但這些不應是我們評估老闆的標準,更不需要為了這些,而犧牲我們真正想從老闆身上得到的東西。
那是什麼呢?分短期、中期、長期。
短期,當然是好的薪水、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中期,是個人成長。讓我們在他的帶領下,視野、態度、技能,都變得更強。長期,是當我們變強,而這家公司已容不下我們時,他能祝福,甚至幫助,我們高飛。
如果這也是你對老闆,以及自己的期待,那麼分辨老闆的好壞時,就不必管他囉不囉唆、兇不兇、顧不顧及你的自尊…… 只要他有料、付你合理的薪水、給你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你自己也在這個工作中不斷成長,那就繼續跟他。跟著他可能有的不愉快,下班後找朋友和情人訴說,別期待在他身上得到平反。
2. 傳統定義的「好老闆」 沒辦法幫我們成長
傳統定義的「好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好老闆」是和顏、悅色、不煩人。我們常把「好人」,跟「好老闆」,劃上等號。
如果我們已經60歲等退休,的確應該追隨這種老闆、這樣的工作。但年輕時以此為目標,划不來。特別是在這個錢越來越難賺的時代,唯一安穩的,是自己的實力。有實力,才有機會在惡劣的大環境中活下來。沒實力,手中的「好工作」一但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所以,「好人」未必是「好老闆」。能幫助自己增強實力的,才是好老闆。
怎樣的老闆能幫助自己增強實力?在《創新拿鐵》這篇《好人不等於好老闆!Google老闆用這3種方法帶人,打造出勝利團隊》中,我看到好老闆最重要的特色,是「坦誠」。員工做得好,坦誠說。做得不好,也坦誠說。一切對事不對人。不翻舊帳、不唱衰、不放水、不鄉愿、不打迷糊仗。

我的第一個老闆,對我很坦誠,我一直受用到今天。
那年我26歲,研究所第一年結束後的暑假,在洛杉磯的「葛雷」廣告公司實習,做「幸運超級市場」(當時加州最大的連鎖超市)顧客滿意度研究。外包研究公司做電訪,把報告給我。我把今年的結果和前幾年的結果比較,抓出異常的趨勢。 (相關報導: 給新鮮人:怎麼判斷我是不是進入了一間好公司? | 更多文章 )
有一天,研究公司沒把報告給我,於是我沒東西分析。老闆跟我要報告,我無辜地說:「不是我的錯。我催了,但他們就是還沒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