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瑜觀點:台灣現況的偶然或必然?

中華民國106年元旦升旗典禮(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汪浩的《意外的國父》還原了幾個重要的美中台外交角力現場,解釋了台灣現況的偶然或必然。《意外的國父》讓讀者一本就搞懂自1949國共分治兩岸以來,中美台三方的關係,以及其中的國際協定、法案內容,還有那些模模糊糊,各自有不同解釋的地方。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說:台灣有幾個言論雷區,其一是不能/不敢說蔣介石好。

退出聯合國 蔣介石國策轉向獨立自保

書中最妙的是解開蔣介石其實在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前,就已經準備接受聯合國的「雙重代表權」了,但因為從一九七一年七月季辛吉首次訪問中國到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森簽訂《上海公報》,季、尼兩人對中國的五大秘密承諾,徹底改變了美國對台政策的框架,(包括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季辛吉甚至向周恩來秘密承諾,在尼克森第二任中期,會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而中國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就成為該改變的第一個犧牲品。但1971年10月26日下午,蔣介石發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這個聲明給人留下蔣介石因「漢賊不兩立」而主動退出聯合國的錯誤印象,但其實中華民國即使不退出,也是會被趕出聯合國的。

尼克森改變對台政策,不顧蔣介石的妥協,放棄實施「兩個中國」政策的機會,封殺了台灣的外交空間。因為其實在退出聯合國之後,蔣介石已經決定調整政策,明確放棄「反攻復國」,而確立「獨立自保」的新國策。一九七二年在蔣介石最後幾則日記中,一再強調「邁向獨立自強之心理」。

一九七二年三月,尼克森訪問中國回美之後,我駐美大使沈劍虹去見尼克森,後又去見季辛吉,除了表達中華民國反共政策不變等,但問題在看美國對美中關係要走多遠。季辛吉騙他說,美國「無意超過目前的地步」。楊西崑和沈劍虹幾次主動找季辛吉密談,徵求美國對台灣獨立的意見(中華民國有意改名為中華台灣共和國(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但美方不予理會,因為已經和中國有了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等秘密協定了,而兩蔣並不知情。)美方拖和謊言打消了兩蔣宣布「中華台灣共和國」的可能。(參閱本書第二章。)

1961年蔣介石在台灣。
1961年蔣介石在台灣。

毛澤東反美親蘇 「兩個中國」就此長久並存

但是「兩個中國」最早是誰提的?其實是毛澤東。因為1931年,中共為了對抗中華民國而成立了一個新國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還主張各省市各民族都有獨立自決權。1949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不是繼承「中華民國」,它是新國家,卻拒不承認「中華民國」任何國際法上的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從來都是兩個獨立存在的國家,而不是「一個中國」。反正毛澤東也是成了王之後,哪個對他方便有利他就講哪個。 (相關報導: 汪浩觀點: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失效了嗎? 更多文章

問題是,正當中共氣勢暢旺之時,為何沒有一舉殲滅蔣介石集團?讓中華民國偏安台灣至今?主要是韓戰救了台灣。一九五O年,中共本可軍事征服台灣,徹底消滅中華民國,但因為年初金日成試圖說服史達林和毛澤東默許他入侵南韓,史達林一開始駁回,但到四月卻突然改變主意,同意金日成在中國成功占領台灣之前就先入侵南韓。毛澤東或許是盤算只有贏得史達林的信任,才可以獲得蘇聯的軍事援助攻打台灣。不論毛的動機如何,這一誤判,由於韓戰,毛澤東永遠失去征服台灣的機會了。美國介入韓戰,加上派遣第七艦隊航向台灣海峽,防止中共進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