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事總愛拿我亂開玩笑?專家教你這一招,擺脫天天被針對的「抖M人生」

自虐的感受來自於「痛苦」刺激了大腦以分泌腦內啡,形成「腦內啡帶來快感」的機制。(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會讓人越變越遲鈍、人生更輕鬆。但在工作上只要一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時,往往會做出「接下了討厭的工作」或「不小心表現過頭反而搞砸人際關係」之類反效果的事。

好不容易轉換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難得可以適度遲鈍過得自在一點,但或許是被工作的忙碌或周遭的氛圍給吞噬了,漸漸地再也沒辦法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來思考,總覺得自己似乎該做點什麼才行,卻不小心做了不該做的事惹上麻煩,結果把自己搞得慘兮兮。

痛苦時分泌的腦內麻藥

工作上的「抖M」機制其實與嫉妒有間接關係。工作一碰到麻煩,前一秒還在為「搞不好得辭掉工作」而煩惱得要命,突然間下一秒就變成「啊算了算了!大不了就辭嘛誰怕誰」的狀況。

當人感覺到痛苦、腦部接收到「糟糕,開始痛了!」的訊息時,便開始分泌腦內麻藥(腦內啡)「痲痹止痛」。那個當下,人會像突然開悟般冒出「啊,隨便啦!」的想法。一段時間過去後,體內腦內啡濃度降低慢慢失效,繼而導致痛苦感再度來襲,訊息又刺激腦部再次分泌腦內啡,於是「啊,隨便啦!」的想法便再次浮現。

如此反覆作用的結果造成身體上了癮自動渴求再多一點腦內啡。人之所以不由自主做出「做了一定後悔」的事,原因出自於「痛苦的感覺刺激了腦內啡分泌」。

本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但是腦中浮現「好像少了點什麼」的想法,正是身體渴求腦內啡的證據。「被霸凌的快感」這種自虐的感受來自於「痛苦」刺激了大腦以分泌腦內啡,形成「腦內啡帶來快感」的機制。因為這種機制的存在,在公司裡只要抱持「為什麼只有我這麼衰」的想法時,就可能形成工作上的「抖M」體質。

因成功做到某些事情時,大腦並不會分泌腦內啡,因此經常刻意製造出讓自己困擾、痛苦或憤怒的狀況以讓腦內啡帶來快感。

腦內啡的戒斷症狀

「抖M體質」的形成源自於從小不斷接收旁人的嫉妒,父母或旁人發出肉眼看不見的嫉妒電流深深刺痛了他們。

腦內啡的分泌是為了暫時麻痺由嫉妒電流攻擊所帶來的痛苦。會不知不覺對腦內啡成癮也是因為痛苦不斷刺激腦內啡分泌的關係。腦內啡持續分泌使感覺麻痺,但一旦停止分泌會出現「精神變差」或「情緒低落焦躁不堪」等戒斷症狀。

當做到「以自我為中心」思考時,對嫉妒的反應變遲鈍了,來自周遭的嫉妒攻勢也不見了。當這種成功狀態持續一兩個月後,即會開始出現腦內啡的戒斷症狀。因為大腦對腦內啡的癮頭上來了,戒斷症狀像是「好像少了點什麼!」「這樣真的好嗎?」這類忐忑不安的感覺。

所以才會在「明明只差最後一哩路工作收尾做好就成功了」的最後階段,突然覺得「好煩吶!」把到手的成功給搞砸,這正是腦內啡的戒斷症狀。

當工作進展很順利時就開始忐忑不安,總是一而再再而三,重複失敗的模式是大腦癮頭犯了,在吶喊「快,快給我腦內啡!」

工作上的失敗,一再蹈覆轍的抖M體質,要說是單純的「想要多一點腦內啡」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相關報導: 女人若薪水太低,生完孩子馬上被叫回家育兒!職場專家揭女性婚後最殘酷現實 更多文章

從抖M體質邁向成功體質

腦內啡容易誘發工作的失敗。但如果我們反向思考,若可以成功戒除腦內啡,就能順利避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