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跟風做的防疫,正造成環境大浩劫

因應防疫生產大量酒精與口罩,將造成資源浪費。(資料照,盧逸峰攝)

4月1日起,政府以號稱「超前佈署」之姿,宣告即日起公共交通工具除了量測體溫外,也要人人戴上口罩。而量測體溫,在筆者2月初時,就警示並且歸納為防疫首要作為。而人人都要戴上口罩,一方面除了是因應目前疫情的計劃外,另一方面當然就是要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依賴。但相關筆者的想法,一時間很難說得清,有心人google 一下歷史或部份國外政客操弄人民的政策大概就知。

筆者在這簡單一提,關心這波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的人一定都知,2月初包機回台的台商,新聞不斷的重播,除了乘客外,國防部化學兵從內到化進行消毒的畫面,看起來似乎做好萬全準備,但筆者是欵問重重。其中筆者最想問的是,若一架有病毒的飛機,從中國大陸起飛,病毒能在機內存活也就算了,但在超過6000公尺以上的高空,生存在飛機表面超過3個小時以上,這是什麼樣的作為,只怕作秀大過於實際效用。就像公主郵輪的乘客至基隆港下船又離港後的隔天,才開始消毒是一樣的道理,只為作秀安撫盲目的民心,沒有其它。

大量防疫物資 造成資源浪費

台灣自2020年1月起,從原本月產不到200萬片左右的口罩,變成了日產1300萬片,重點是從盒裝變成了散裝,隨便一算現今每天至少要浪費300萬個以上的塑膠包裝袋,也就是若從蘇貞昌院長徵收口罩工廠且產能全開,再加上26個以上的工具機械廠商組成「國家隊」至今擴充超過60產線的情況下,2個月下來為了生產給民眾的口罩,大概也製造了不下2億個塑膠包裝袋。

20200212-高雄市長韓國瑜慰問口罩生產工廠。(高雄市政府提供)
增加口罩產能,同時也製造許多塑膠垃圾。(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然而更嚴重的還在後頭的75%消毒酒精。若以菸酒公賣局每瓶300ml來計算,為了防疫而失心瘋狂搶購的民眾,雖沒有很正確的數字,但至今銷售保守估計也超過4000萬瓶以上,也就是隨便一算,為了製造酒精所消耗的水資源已超過120萬公升,也就是120個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家庭用水資料來自於經濟部水利署),這數字仍正隨著民眾預期心理,政府政策作為持續攀升中。

筆者這篇文章全有感於從民眾瘋狂搶口罩後,路邊隨手可見丟棄的口罩包裝袋變多了、廢棄口罩能見度也同樣機率變高了,生活在四面環海的我們,因為過於便利的生活條件,總不知水資源在台灣是多麼格外重要,當日月潭那九蛙都見人時,才發現為時以晚。台灣每年依賴梅雨季及颱風所帶來的雨量有多麼重要呀,沿海四週都是工業大城的台灣,沒能有一座有效率的海水淡化廠來提供穩定水源,我們卻像無頭蒼蠅般的跟著政府的口號前進。 

提醒各位願意看到這裡的讀者,或許這場防疫在台灣的決勝點,就是「水」。台灣若沒有了足夠的水資源來抗戰,第一個可以試想到的醫院失守,乾淨的水源幾乎是清潔的首選,一旦沒有了穩定的水資源,病菌繁衍速度孳生更快,戰線拉越長,在台灣可能就會讓情勢升溫到無法控制的局面。

群聚感染定義不清 盼政府全心在防疫

「時中爺」這時也宣佈了,適當的社交距離「室外1M、室內1.5M戴口罩」,而筆者對於這所謂的「群聚感染」的定義與政府作為一直很有意見。首先要先問的是,當228假期每個台灣民眾都為了怕「群聚感染」,自駕出遊時,到每個景區、餐廳及住宿飯店時就不用擔心群聚了嗎?每天人來人往的菜市場呢?各縣市知名的觀光夜市呢?

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4月8日遶境取消,降低人潮群聚感染風險。(圖/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4月8日遶境取消,降低人潮群聚感染風險。(資料照,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即使電影院、百貨公司或知名賣場都可能因為擔心聚群而生意大受影響,但筆者可沒看到因擔心搶不到外國貨或衛生紙的排隊人潮少過,而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各地景區的飯店民宿終於能再次等到滿滿的遊客上門,但又是一堆的自駕出遊,連過年也沒有這麼熱鬧。所以政府提倡為了「群聚感染」而今年清明不掃墓達到目的了嗎?

筆者從不是看好戲的心態,但看到這樣的政府團隊,還是不禁在想,當每日兩位數的確診患者,變成三位數時政府又要拿什麼當藉口,三位數變四位數時,民眾還能有這麼高支持度的民調支撐嗎?實質能作的事還多少,筆者仍希望政府能全心放在防疫作為,而不是藉機又在搞些「統獨」、「去蔣」、及「國土計劃」為財團把關等。最後仍希望各位讀者,能冷靜面對這次的難關,因為真的還很長,即使社區感染已發生,仍不用恐慌,絕不能因為支持政府的防疫,就將人民法案一個個混水摸魚,對人民的權益趁火打劫。 (相關報導: 清明連假旅遊區「訂房爆滿」!醫憂疫情大爆發:別因台灣防疫表現好就鬆懈 更多文章

*筆者為 2020 高雄左楠地區立委落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