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年剛要升大學二年級的首投族,因為不想浪費自己手中寶貴的第一票,所以很密切關注這陣子的政治新聞。最近關於抄襲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從最一開始的林智堅,到前幾天的張善政,再到昨天的蔡適應、謝國樑,兩大政黨瞬間把學術倫理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想盡各種辦法把抄襲的標籤貼在對方身上。
認真追蹤系列報導後我發現,相較於張善政、謝國樑的美國長春藤大學學歷,真金不怕火煉,反而是執政的民進黨在學術倫理方面想要潑別人髒水,結果反而被打得一敗塗地,真的有點令旁觀者不解、感到可憐。難道民進黨提名之前,都沒想過要檢驗他們內部的候選人的基本學歷、學術操㔌?如此不重視學術倫理的結果,外界隨便一看都是黑料,如何贏得民眾支持?
林智堅抄襲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全世界大概也只剩他自己和蔡英文相信他沒抄襲了,故在此不贅述。關於前幾天的張善政團隊抄襲爭議,追完系列報導之後,我和一些看到報導的同學反而真的很想好好感謝民進黨,讓我更認識了這樣一位認真推動我國農業電子化的人才,包括我們現今常見的產銷履歷都是張善政團隊的專案協助推動的。如果不是民進黨硬要把關乎個人學術地位、未來發展的「學術論文」和希望介紹、引進國外最新技術的「農業創新計畫案」混為一談,很多人也許都不會知道張善政在我國農業電子化上所做出的貢獻。
沒想到就在昨天抄襲系列連續劇又推出續集,民進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遭爆博士論文涉嫌抄襲,比例達33%,過沒多久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也被爆抄襲,聲稱比例達47%。先不說別的,我認為民進黨籍爆料者張銘祐本身就很有問題:「張銘祐表示,最有趣的是,每一篇大量引用、改寫的網址旁加註(最後造訪日:2012年11月30日)不知道這樣的註法是要表達什麼?是2012年11月30日開始第一章複製貼上、2013年1月就能口試交稿嗎?」
坦白說,一看就知道這位張先生沒寫過論文,最後造訪日期是常見的基本論文引用寫法,雖然不是每一篇論文作者都會註明,但有註明的作者明顯較為謹慎,因為在完成論文之後,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引用的網頁不會被更動,加上最後造訪日期可以避免被日後的讀者認為論文中有錯誤資訊。簡單來說,這個日期只代表作者「最後一次確認網址內容」的時間,並非代表作者從該時間才開始蒐集資料。這些連我這樣一個大學生都懂的常識,怎麼一個碩士畢業的人會不知道最後造訪日期的用意?甚至認為是「最有趣的事」?看到這裡我才想請問張銘祐先生,「你怎麼畢業的?」
看完今天謝國樑、蔡適應雙方陣營的記者會,我發現蔡適應講的東西都在避重就輕,講了快半小時也不太懂重點是什麼,反觀藍營記者會,明確列舉出很多蔡適應抄襲的證據和受害者姓名,其中最令我訝異的是蔡適應抄襲的內容居然包括內容農場貼文,我還以為連小學生都知道內容農場的東西都是標題聳動、內容空洞,沒想到蔡候選人還把它放在自己的博士論文裡面。藍營在記者會中也明確表示謝國樑委員的論文被論文系統判定82%原創,因為其中有許多法律條文、大法官解釋都是不能更動的,只能全文照引,重複率高的部分也大多出自於引註資料,該資料目的是要去說明本文內容,要求真求實,所以一樣需要全文照引。
兩者一樣都是被爆抄襲,但一個是在論文本文中有多處與學者、大學生報告一樣,一個是在引註資料時因資料性質需要全文照引,兩者相較之下,後者的論文顯然較能令我信服。
最後,從這次選舉中,身為大學生的我了解到學術倫理真的很重要,就算是馬賽克抄襲也是抄襲,而且還是有小聰明的那種抄襲,真的很不可取。希望未來台灣政壇不要再出現這種視學術倫理如草芥的人,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也相信這次的選舉在民進黨一次次自以為聰明的抹黑戰中,所有的選民在心中都已經做出選擇了。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林智堅抄完張善政抄,張善政抄完蔡適應抄…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