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來自四面八方。十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傑出青年,二十七日在三二九青年節前夕,獲救國團頒贈「青年獎章」,並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與故事。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說,此一獎項是為鼓勵優秀青年、讓肯付出的青年被社會看見,對於總統蔡英文連續四年未同意接見青年獎章得主,他明年仍會再接再厲。
各界推薦三六五人,十人脫穎而出
「今年蔡總統理由很充足,防疫期間盡量不安排團體會客。」葛永光表示,總統府二月初就已回覆救國團不會安排這項接見,理由是正值武漢肺炎疫情期間,蔡英文撥不出時間接見青年獎章得主。
葛永光說,今年因疫情影響情況特殊,救國團可以接受府院均不接見青年獎章得主的理由,不過,明年仍將繼續敦請總統接見青年獎章得主,給青年得主鼓勵。
葛永光認為,鼓勵社會優秀青年無需分黨派,也不必因為救國團被黨產會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就心生偏見。他稱,救國團一路走來都是超黨派,培育提攜青年早獲各界好評,即使立法院長游錫堃為民進黨籍、監察院長張博雅為無黨籍,近日都分別接見。
游錫堃回憶,一九九二年擔任宜蘭縣長時舉辦台灣區運動會,因人力、經費不足,洽請救國團協助,結果當時的救國團主任李鍾桂與總幹事陳亢勝全力支援,讓當年區運辦得很成功,令他印象深刻。

葛永光說,台南市長黃偉哲的父親也曾是青年獎章得主,黃偉哲在三月二十五日安排接見台南優秀青年代表,並與得獎者針對就業創新與國際議題交流。
救國團與民間團體組成的青年節輔導委員會,今年從三六五位各界推薦者中選出十位「青年獎章」得主,分別為王友立(負責類)、朱愛琪(公益類)、周上觀(國際類)、林明旦(仁愛類)、林彥良(孝親類)、陳田育(博學類)、黃清輝(有恆類)、曾開源(忠義類)、楊昆弼(強身類)、劉俊良(勤學類)。
首度選拔海外優秀青年,菲律賓華裔國會議員獲選
「培育、鼓舞青年工作,仍是未來救國團工作推展的核心與重點。」葛永光說。每年除表揚十或十二位青年獎章得主,也表揚二、三百位中央與地方優秀青年代表。
今年首度選拔海外優秀青年代表。來自美國華盛頓DC的紀良育,小時在台灣時被認為有學習障礙,父母為了他決定移民美國,驚喜地發掘出他在數理、天文的天賦。紀良育在進入職場後,專注於高科技研發與經營,如在研發無人機等方面展現驚人長才。
另一位來自菲律賓、現年三十歲的留嘉誠,目前是菲國國會議員,也是菲國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的賽車委員會行政長官。葛永光說,他去年三月有機會訪菲,發現來自台灣的下一代青年在海外培養得很好,各領域傑出青年不少,連早期救國團專有的幼獅合唱團、舞蹈團、武術團在當地都還很活躍,菲律賓救國團團友會已有六十年歷史,在當地僑界很有活力。
十位青年獎章得主中,曾開源來自司法界,現為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他從事檢察官工作已有十二年,不諱言檢察官越來越難做。針對法界研議引進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他說,自己在美國賓洲大學研修所看到許多冤獄故事主角都是黑人,這箇中原因值得探討,因此台灣引進此制度要十分審慎。

黃清輝是現任中科院組長,從事研發整合測試,如建立東南亞最大規模的風洞測試硬體系統、執行無人機研發與測試,已有十八年等。他說,奠基國防產業,需要有自主的經費與堅定的執行力,「人生不會球球都好球,但要有堅定揮棒的人。」
朱愛琪從小立志當志工,唯一女性得主
另一獲獎的三總基隆分院身心科醫師陳田育,在分享學術研究時也說,台灣不缺抱怨的人,缺的是願意做事的人。天使協會創會理事長朱愛琪則是今年青年獎章得主中唯一的女性,她從小就立志當志工,小時受鄰居的啟發,對手語產生興趣;念大學時創立了手語社、愛心醫療手語服務隊,畢業後成為手語表演藝術工作者,專職手語翻譯。他說,最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讓不少民眾看到手語服務的重要性。

另一位是「周大觀基金會國際交流中心」的執行長周上觀,是周大觀的弟弟。他以基金會的宗旨,實踐周大觀熱愛生命、快樂生活的態度,推動「讓台灣的愛感動世界」系列活動,結合海外青年做國際志工交流,走訪了全球近四十個國家。 (相關報導: 國民黨黨產768億僅追回1200萬!傳追討「卡關地方」 沈發惠要黨產會提報告說明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