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將中國媒體駐美五家機構列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並要求縮減人員,中國政府三月十八日採取「反制措施」,收回《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三家主流媒體部分記者證,相關人士不得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澳門繼續從事記者工作。
至少十三位美籍記者被驅離
中方還要求,除了上述三家,還包括《美國之音》(VOA)、《時代》(Time)雜誌五家美國媒體機構駐華分社,必須向中方申報在中國境內所有工作人員、財務、經營、所擁有不動產資訊等書面材料。
這是後毛澤東時代以來,中國政府對美國媒體的大動作反擊。毛澤東還有美國記者史諾(Edgar Snow)的《西行漫記》為中國共產黨擦脂抹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擺明不需要外媒記者來說中國的故事。
中國政府強調這是「反制措施」,最先出招的是美國。首先是中國五家對美國五家,要求申報僱員名單及資產。因為美國二月十八日將《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行公司「美國海天發展」,必須向華府呈報在美僱員名單及資產;中國對應要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美國之音》、《時代》雜誌五家要求申報相關書面資料。
其次是中美皆縮減對方駐點媒體的工作人員,但不是關掉駐點機構。美國三月二日對《新華社》等中國官媒縮減在美員工人數,從一六○人減至一百人。中國認為這是變相大量「驅逐」中方媒體記者,於是收回《紐約時報》等三家媒體部分記者證,影響至少十三名美籍記者,並不得在中港澳繼續從事新聞工作。
第三,中國官方是針對美籍記者,其他外籍記者不受影響。據瞭解,《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有二十多人,其中英國籍記者不必離開北京;《紐約時報》駐華記者有六到七人,澳洲籍和新加坡籍記者也不必離京;但《華盛頓郵報》駐華記者三人都是美國籍,三人離京就形同唱空城,除非再找非美籍記者來遞補記者缺。
外媒記者下筆更小心翼翼
根據中國外交部去年曾公布一份名單,約三十七家美國新聞機構在中國有九十八名記者,這些記者的國籍不全是美國籍。但讓美方不滿的是,美國向中國公民發放四二五張媒體簽證,但中國發放任職外媒的美國籍記者簽證僅約一百人。
當中國官方對美國記者祭出殺雞儆猴這招,將對其他美媒和外媒形成寒蟬效應。

在北京這個全球新聞重鎮,除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這三家美國媒體之外,美媒還有《美聯社》(AP)、《彭博社》(Bloomberg)等通訊社,《美國有線電視台》(CNN)、《美國廣播公司》(ABC)、《國家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四家電視台,還有《富比士》(Forbes)等雜誌記者。國際通訊社有《路透社》(Reuters)、《法新社》(AFP)、《歐新社》(EPA)等西方媒體,也有被中國官方視為不友善的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英國廣播公司》(BCC)及法國《世界報》(Le Monde),未來這些外媒記者對中國新聞下筆時都會更加小心翼翼。
值得關注的是,外媒駐華機構的「中文秘書」(簡稱中秘)的未來動向。因為大多數外媒記者不熟中文也不會講普通話,長期以來都是依賴中秘。中秘既瞭解西方世界,又熟悉中國當地人脈,是外媒挖新聞的得力助手。隨著中國官方對美媒下重手,中秘可能會離開外媒機構,尤其是美國媒體,轉職到外商五百強、公關公司、廣告公司等。
北京上月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北京記者的記者證,理由是對該報二月三日刊登〈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評論文章的「懲罰」。最近北京下令驅逐《紐約時報》三家美媒的美籍記者,也是間接對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開稱「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表達不滿。但川普壓根兒置之不理,又繼續在推特寫出「中國病毒」。 (相關報導: 美中媒體戰》大舉報復華府限縮中國官媒 北京當局驅逐紐時、華郵、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 | 更多文章 )
習近平時代奉行戰狼式外交
習近平新時代對外戰略不再韜光養晦,尤其無法容忍「中國病毒」和「亞洲病夫」這類涉及種族歧視的語彙,堅決奉行《戰狼2》的名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更動員大外宣全力反擊。中美戰略博弈從貿易戰、科技冷戰延燒到中美媒體戰,逐漸進入意識形態對抗的新冷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