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習近平之敵」:面對黨內外「十一路反習大軍」,習近平為何還能連任擴權?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裡的習近平影像。(美聯社)

「政治的首要任務是區分敵友。」

《毛語錄》

在中共二十大開幕的前一天,《外交政策》刊出中國作家鄧聿文的長文〈誰是習近平的敵人〉(Who Are Xi’s Enemies?)。鄧聿文指出,習近平雖然被奉為中共黨中央與全黨核心,然而在他鞏固權力的過程中,引來多達「十一路反習大軍」的掣肘與反對。不過這些反對勢力彼此分裂、陷於恐懼,更缺乏相同的改革願景與替代方案,難以搖撼習近平的權力根基。

鄧聿文是誰?

鄧聿文2002年進入中共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擔任記者,後來擔任副編審。他在2012年發表批判性長文〈胡溫的政治遺產〉,引來當時擔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關注;鄧聿文2013年又在英國《金融時報》批評中國的北韓政策,認為不該繼續跟違反聯合國決議研發核武的北韓保持關係,未久鄧聿文在中央黨校遭到停職。他後來赴美繼續撰文探討中國政治與國際情勢,並且擔任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鄧聿文指出,中共二十大的2296名黨代表雖然會一致同意延長習近平的中共總書記任期,然而他的權力基礎恐怕不如想像中廣泛。以習近平執政10年遇上的政敵之多,鄧聿文認為按照常理,習根本當不了那麼久的總書記。問題是習近平的權力卻日益穩固,即使偶有政變流言,最後也都被證明只是謠言。

鄧聿文稱,參加二十大的兩千多名黨代表,其實都是由習近平最終批准,他當然會設法確保裡頭都是自己人。即便裡頭真有人不喜歡他,也勢必會假裝忠誠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過這不代表他沒有政敵,因為鄧小平「改革開放」所創造的官產學「鐵三角」,這些年遭到習近平發起的「反腐打貪」嚴重衝擊。

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美聯社)
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美聯社)

鄧小平進行「改革開放」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官員、商人與知識分子都能從中受益,藉此確保他們的支持與合作,因此「貪腐」也成了改革時最好的「潤滑劑」。「貪腐與改革相輔相成」這個開啟於鄧時代的骯髒小秘密,在後來的中國政治裡被發揚光大,從1978到2012年(也就是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在位時)出現了一大批「政商菁英」:商人透過行賄使其投資得到回報,官員無視監管要求為企業鋪平道路,知識分子則為整個事件進行辯護。

這個產官學勾結的貪腐聯盟在本質上其實難以持續,因為中國經濟在二十世紀的頭十年開始放緩,政商精英們利用經濟發展的能力所有下降,他們只好更加依賴貪腐來尋求利益;貪腐盛行也讓交易成本上升,最終阻礙了進一步的改革、抑制了經濟成長;民眾也對嚴重的貪腐現象多所不滿、抗議事件層出不窮—習近平從胡錦濤那裡所繼承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惡性循環的中國。 (相關報導: 解析二十大報告》北京推「人才強國戰略」應對美中科技戰,習典範正式登場 更多文章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二十大發表工作報告。(美聯社)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二十大發表工作報告。(美聯社)

鄧聿文指出,習近平並沒有利用中共的政治權利參與這個循環,他別無選擇,只能「反腐打貪」、只能粉碎這個相互勾結利用的鐵三角,改革中共的貪腐傳統、文化與結構,但這也讓習近平必須挺身對抗整個精英階層。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權力,習近平從此也無法回頭,必須跟各路「反習大軍」對抗到底。鄧聿文在《美國之音》的專欄中指出,這十一路大軍包括黨內的改革派、元老及其派系、紅二代、反腐落馬官員;社會上的公知、維權者、企業家、基督徒、極左毛派;海外的民運人士、法輪功等反中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