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躺在床上快要入睡,手機裡又傳來「Line」的訊息聲音,我睜開眼,趕緊把通知聲音關掉,沒想到卻瞥見好幾組的未讀紅色數字刺眼地掛在螢幕上,這下子我睡意全消,清醒起來:「到底發生什麼大事了?」
這一切當然都是「身不由己」。
抽查任何一個當媽的手機裡,絕對有「數個」跟孩子的學校、老師、社團、補習班,或是其他家長私下的通訊群組,不論我多奮力抵抗,仍免不了「大家都在群組,妳就別當漏網之魚、害群之馬,不然這樣很麻煩」的隱性壓力。
而安親班或才藝社團為了展現對「客戶」的服務熱忱,也開設群組,好讓家長們忙碌之餘隨時掌握孩子動態,出缺席報告之外還能傳傳即時照片;有些學校老師為了應付家長們層出不窮的問題,開群組保持溝通管道,當然也有老師不好此道,這時就會有「熱心家長」邀請同班學生的家長加入群組,希望大家互相討論、交換心得。
家長群組,加不加都是兩難
「加入」還是「不加」都令人為難。一旦加入,紛沓而來的訊息足以將人淹沒,又擔心已讀不回讓這些半生不熟的家長們誤會;若勇敢地說不加入,除了得擔心下次見面有人會直接問你是否沒看到邀請訊息,當然也得冒著「眾人皆知我不知」的遺漏風險,運氣不好點,說不定還會被冠上孤僻不合群的刻板印象,更別提什麼加入之後退出的想法,那簡直昭告全世界自己的不爽。
那麼群組裡到底在溝通些什麼呢?
很大一部分的家長,把學校群組不自覺地變成「孩子救火隊」:聯絡簿沒帶,請問大家今天的功課是什麼?明天的材料包要去哪裡買?我兒子的英文作業有句話抄得怪怪的,你們家的也是抄這樣嗎?老師,明天我們要請假;老師,運動會我家有事可以早退嗎?可以協助提醒我家孩子吃藥嗎?
若是付費參加的安親課輔班,那「功能」更是多了,除了是二十四小時取暖諮商專線,說不定還會轉發文章給大家「參考」,要是對老師的管教方法有意見,加上其他人東家長西家短的多嘴關心,很容易就成為一線戰場,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一看訊息卻發現是長串的個別問題,不免感到浪費時間很困擾;不過若改為從此不看,或久久才看一次,說不定就這麼遺漏了重要的訊息。於是媽媽們「低頭」的時間變多了,孩子看在眼裡,不抗議也很難了。
還抱怨孩子被3C控制呢,想想自己不也這樣?就算不是現實生活裡的「直升機父母」,那是不是這種「Line解決」父母呢?
即時通訊軟體的「誤用」與「濫用」,不僅讓正式的溝通管道失能,也容易造成資訊混亂、引發溝通危機,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無法從生活事件中練習適應、解決,進而調整各種因自己行為伴隨而來的情境。
孩子們都很聰明,知道有這群組後,不但容易責任感盡失,說不定還會丟一句:「那你在Line問一下就知道了嘛!」 (相關報導: 【黃益中專欄】各位BOSS大家長,放過無給職的CEO老師吧! | 更多文章 )
小心!Line群組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想讓孩子養成依賴的壞習慣,最重要的就是事先與老師和家長們達成共識。老師的溝通必須優先採用「正式」管道,聯絡簿能溝通的事情,絕對不在Line裡討論,通知單來就通知單回,特別是事務性的聯絡或詢問,多半都有時間彈性,嚴格說來,除非是攸關安全的出缺席變動或是危機處理,否則沒有非現在講不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