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都有帶,為什麼我不行?」當小孩要求帶手機去學校,父母就該妥協?

同儕壓力下,小孩吵著帶手機上學時,父母該如何做?(翻攝自youtube)

「媽媽,我可不可以帶手機去學校?」小靚露出渴望的眼神,期待著你點頭同意。「媽——媽——可、不、可、以、啦?」

見你不為所動,孩子只好拉長音,試著讓你改變心意。

「為什麼我不能帶手機去學校?」關於這個問題,你實在懶得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小靚仍不放棄。「同學們都有帶啊!為什麼就只有我不能帶?這樣真的很奇怪耶!」

「很奇怪?哪一點奇怪?」小靚這句話,正好踩中了你不以為然的底線。「你是去學校讀書,還是去上班做生意?很奇怪?我看你們現在這些小孩才是很奇怪!帶手機要做什麼?」你用力拋出這個問題,等孩子接招。

「可是,同學都有帶啊!」小靚試著強調這一點。

「同、學、都、有、帶,然後呢?」你眼神堅定地看著孩子。

「就只有我沒有,那不是很奇怪嗎?」小靚有些氣急敗壞地回答,因為帶手機到學校的要求,她已經不知道說多少遍了。

但顯然這個答案對你來說是弱了點,仍然無法說服你。因為你覺得,學校不就是上課、學習、和同學相處的地方?能夠面對面,幹嘛還需要手機?

「算了,算了,懶得跟你講了。反正再怎麼說都沒有用,老古板一個,根本不知道人家在想什麼。」小靚心灰意冷地說。

你還是沒有動搖,只是對「老古板」這三個字挺有意見的。

小靚不想說話了,正確地說,是不願再和你說話了,回房離去的背影有些消沉、落寞。但對你來說,似乎宣告著自己剛剛打了一場勝仗。

「帶什麼手機到學校?真的搞不清楚狀況。」

其實搞不清楚狀況的,也包括了我們自己。我們捍衛著一個信念:「上學幹嘛要帶手機?」但是對於當今青少年的互動生態,我們感到陌生,也不了解這種和他人不同、難以融入、有壓力的感受。

堅持合理使用3C與網路的祕訣指南

祕訣1. 帶手機上學,要有理由

帶手機到學校?你和孩子都請給彼此一個好理由。

給孩子用手機,當然需要理由,而讓國小的孩子帶手機到學校,更需要有合理的理由。

帶手機上學,上課其實用不到,除非孩子常常低頭思故鄉──滑手機。

在學校要用手機查資料?說真的,如果老師採取數位教學,那麼學校總會有電腦、有網路讓孩子查資料。

下課時要看手機?孩子不是強調要和朋友聯繫感情嗎?上學時,同學、好友就在眼前,好好利用下課時間面對面交流,不是更好嗎?更何況,成長中的小孩多去操場、球場跑一跑、跳一跳,對於身高的發育、感情的維繫不是更有幫助?

或許孩子會說,在學校,大家都滑著手機在聊新下載的Apps,這樣可以和同學多多增進感情。這話乍聽似乎有道理,但怎麼能成為把手機帶去學校的理由?

若孩子想帶手機到學校,你們彼此都需要先釐清這麼做的真正需求。

「很多人都這樣啊!」「為什麼別人都可以帶?」

聽孩子如此質疑,往往也激得爸媽掰出許多歪理:

「很多人都在讀書啊!」「為什麼別人都可以考前三名?」

孩子當然不服氣,親子衝突就此爆發。

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是不是孩子想炫耀?若果真如此,請孩子把這份心思放在心裡,手機則放在家裡,別表現出去。

比較尷尬的是正好相反的情況:是爸媽要求孩子把手機帶在身上,以便隨時追蹤、掌握、好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