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超過1年後,各國民眾心理健康陸續惡化,台灣如今也逐漸出現類似情況,但包含心理諮商等求助管道,卻在防疫下難以進行。全國目前有超過3萬名學生中斷諮商,儘管衛福部早已開放通訊諮商,但學校諮輔中心卻因法規模糊、各縣市申請標準不一而遲遲難以通過審核,也讓大批脆弱年輕心靈求助無門,有心理師感嘆,相關支持、協助明明都可以做,「卻一直被法規擋在外面」,等出狀況時恐怕為時已晚。
各國青少年心理、情緒問題,近年來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i世代」習慣光鮮亮麗的社群網路,卻往往也容易迷失其中,美、日、韓等國青少年自殺、自傷率近年持續上升,而隨著疫情席捲全球,面對人際互動的空白、在家承受家庭壓力下,各國也陸續出現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惡化情況。
因疫情導致心理健康惡化 全球皆然
根據統計,美國有4分之1家長認為學童在遠距授課下,心理健康變得惡化;在英國,76%的家長擔憂孩子這這段時間感到孤單;日本去年共有499名學生輕生,創歷史新高,兒福團體收到的諮商請求也比去年增加1.6倍。
根據統計,美國有4分之1家長認為學童在遠距授課下,心理健康變得惡化。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憂鬱程度增加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而自5月中疫情2度爆發以來,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止實體上課已超過1個月,在疫病的陰霾下,青年學子不僅從校園裡被拽出,就連原來的求助管道也被迫中斷。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日前針對會內心理師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進入全國三級警戒以後,278名心理師負責的個案中,因疫情而中斷諮商的人數便達5753位,而在目前執業心理師約有2900位的情況下,推估中斷諮商的總人數,約末在6萬上下,而全聯會當中約有6成會員在各級學校工作,秘書長林上能便表示,推估受疫情影響而中斷諮商的學生超過有3萬人。
但林上能也指出,3萬這個數字恐怕只是低估,「因為大專校院很多學生根本約不上(諮商)。」
「截至去年底,全台25所大學輔導人員未達法規標準」
目前在《學生輔導法》規範下,大學每1200名學生配置1名輔導人員,然而事實上,去年包含台大等校接連出現學生輕生事件,也掀開校園心理諮商早已過載的情況。以台大為例,學生到心輔中心接受個別晤談的人次,2009年為4322人次,到2019年已增長為1萬1390人次,學生若欲預約諮商,往往只能排到2、3周以後的時段,在資源相較豐沛的台大都面臨心輔資源塞車的情況下,其他學校學生求助恐怕更加艱難,尤其截至去年底,全台仍有25所大學輔導人員未達法規標準。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止實體上課已超過1個月,在疫病的陰霾下,青年學子不僅從校園裡被拽出,就連原來的求助管道也被迫中斷。示意圖。(資料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衛福部開放通訊諮商 大學申請卻卡2關卡
無法實際接觸,讓需要面對面會談的心理諮商被迫中斷,然而在上班、上課、購物、會面都全面轉為雲端的後疫情時代,是否有透過網路取代的可能?其實外國不乏進行開放遠距諮商者,而台灣歷經多年討論後,衛福部終於在2019年底開放,醫院、諮商所等機構向當地衛生局處申請獲准後,可對年滿18歲者,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進行遠距諮商。
衛福部2019年底開放醫院、諮商所等機構向當地衛生局處申請獲准後,可對年滿18歲者,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進行遠距諮商。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林上能:截至6月初各縣市通過申請的諮商所都僅有個位數
不過,林上能指出,截至今年6月初,各縣市通過申請的諮商所都僅有個位數,主要困難就在於各地衛生局審查標準不一、審查期程長,尤其對資安與通訊方式的要求也缺乏統一原則可遵循,才造成通過審查件數低落。
本已卡關的遠距諮商,在疫情陷入三級警戒後,更令人煎熬。儘管為減少民眾進出醫療院所,健保署在警戒期間開放醫療機構免經過申請,即可進行遠距通訊診療,讓民眾可透過電腦、手機完成看診、開立處方箋等流程,但卻排除通訊諮商,相關機構仍需按流程申請,但在學校端裡,不只緩不濟急,更面臨重重考驗。
校園心理師面對的第一道高牆,是放寬通訊諮商後,衛福部透過《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規定可執行通訊諮商的機構,最初僅列有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直到去年7月才終於增列「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機構」,做為放寬大學諮輔、心輔中心等單位進行遠距通訊的依據。
校園心理師面對的第一道高牆,是放寬通訊諮商後,衛福部規定可執行通訊諮商的機構,直到去年7月才終於增列「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機構」,做為放寬大學諮輔、心輔中心等單位進行遠距通訊的依據。(資料照,柯承惠攝)
但中區大專校院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召集人、雲科大輔諮中心主任陳斐娟指出,由於這次修正,依舊沒有正面表列學校諮輔中心,在過去缺乏前例下,衛生局承辦人員對是否能適用仍有疑慮,此外各縣市對於遠距通訊的規定也存在落差,有些縣市規定對象年滿18歲即可,有些卻規定20歲,或者有些縣市要求一定要透過視訊進行,有些則是開放也可以透過電話諮商。
「確保隱私、安全性的資安要求反成為第2道高牆」
而為了確保個案隱私、安全性的資安要求,竟反倒也成為第2道高牆。目前諮商相關機構送出申請計畫、通過書面審查後,須再由包含心理師、精神醫師、法律與資訊專家進行審查,陳斐娟便指出,不少學校光是提交計畫書時,就因資安要求被打回票,其他學校聽到這樣的情況也會有疑慮而放棄。
雲科大輔諮中心主任陳斐娟指出,有些縣市要求一定要透過視訊進行,有些則是開放也可以透過電話諮商。示意圖,非本新聞當事人。(資料照,南投縣政府提供)
「諮商所負責人在審查時,除了回答心理專業問題外,還要解釋如何確保資安無虞,這會是很大的考驗。」林上能指出,尤其各縣市對此的要求落差也很大,有些縣市用Line、Skype就可以進行,有些卻有更高要求,也讓學校因此卻步,尤其大學心理師已經被精簡過人力,除了本來要服務的個案,還要負責大量行政工作,如此情況下,更不用談還要跑申請流程。
即便克服上述2道關卡通過通訊諮商申請,但陳斐娟指出,現行通訊諮商規定,還要求心理師必須在登記的執業機構工作,比如諮商所或學校的輔諮中心裡,像她就算要進行遠距諮商,還是要在雲科進大進行,但在大學都實施居家辦公、分流上班情況下,這個規定也會產生問題。
無法實體接觸、遠距諮商卡關 衛福部規劃3管道
在無法實體接觸、遠距諮商又卡關下,衛福部目前規劃3種管道,包含撥打1922防疫專線後,由所在地心理衛生中心安排轉介,以及撥打衛福部心口司的1925安心專線,或到醫院精神科進行評估後,轉介給院內心理師遠距諮商。
對此林上能也批評,專線除了難打通以外,也有民眾遭遇踢皮球情況,被轉介到心衛中心,心衛中心卻沒申請過通訊諮商,只能要民眾回去問衛生局,而如果是去精神科,但這些人可能本來只是情感困擾或壓力大,並不到需要去精神科的地步,這是最大的問題。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上能批評,專線除了難打通以外,也有民眾遭遇踢皮球情況。示意圖,非本新聞當事人。(資料照,美聯社)
對亟需協助的人來說,求助卻仍要一轉再轉,無非更感到挫折。對於學生的心理協助,我國在《學生輔導法》規定下分為3級輔導機制,林上能指出,其中情況最嚴重、需要第3級輔導的學生,在疫情期間會更需要關懷,卻還要經過這些程序轉一大圈,但3級個案的特徵,就是不容易主動求助,此外也不容易跟心理師建立關係,即便建立了也不容易維持,「結果最後還只能找其他心理師談,而不是原本的心理師。」
林上能:規避諮商會打破原來治療架構
大學諮輔中心裡,除了心理師外,還有所謂個案管理師,負責追蹤其他心理師負責的個案狀況,包含日常生活、用藥副作用,以及提醒要持續諮商等事項;對此林上能表示,在目前規避諮商,在僅能採取輔導關懷的情況下,個案中斷諮商後,只能由個管師去進行關懷,但這會打破原來的治療架構、造成混淆,也會讓個案無所適從。
林上能指出,需要第3級輔導的學生,在疫情期間會更需要關懷。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面對目前僅能以關懷、輔導協助學生的做法,陳斐娟直言,「我們不希望繼續遮遮掩掩,應該要思考如何於法有據地迅速提供服務。」
陳斐娟指出,目前停課一路持續到暑假,而現在學生的暑假生活形態也面臨改變,恐怕無法打工、實習,心理師也要重新規劃如何協助,在執行上還希望能有更多彈性。
林上能:衛福部應思索疫情期間暫准放寬規定
林上能指出,美、日、韓、澳等國,在經歷疫情後都暫時開放相關限制,如美國去年3月便發布緊急命令,要求「移除一切使病人可能無法接受醫療的障礙」,不限定使用軟體、場所,只要確保基本隱密性、資安就可以諮商,衛福部也應思索在疫情期間暫准放寬規定,此外現行通訊諮商規定需年滿18歲,也等於讓高中以下學生被拒於門外,也可思索放寬。
對於資安疑慮,林上能則建議,就如同如去年4月,行政院公告公務機關禁止使用ZOOM之後,教育部立刻公告可以使用如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等平台,衛福部可以直接列出可接受的平台,由中央把關來減少地方分歧。
林上能建議,衛福部應思索在疫情期間暫准放寬規定,此外現行通訊諮商規定需年滿18歲,也等於讓高中以下學生被拒於門外,也可思索放寬。示意圖。(資料照,徐炳文攝)
「通訊當然無法百分百取代現場,但這是非常時期的做法。」林上能認為,儘管目前每日確診數字不斷下降,但恐怕還要幾個月,才能讓大家安心出門,而失去關懷的學生,就算到社區諮商所現場諮商,但一來資源難尋,再者心理師身為醫事人員,部分縣市目前卻未排上施打疫苗行列,以諮商需要的時間長度來說,現在其實都是冒著防疫風險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