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疫情中斷3萬憂鬱學生諮商管道 心理師急喊:一直被法規擋在外面

心理諮商等求助管道在防疫下難以進行,據估計全國目前有超過3萬名學生中斷諮商,儘管衛福部早已開放通訊諮商,但學校諮輔中心卻因法規模湖、各縣市申請標準不一而遲遲難以通過審核。示意圖,非本新聞當事人。(資料照,柯承惠攝)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超過1年後,各國民眾心理健康陸續惡化,台灣如今也逐漸出現類似情況,但包含心理諮商等求助管道,卻在防疫下難以進行。全國目前有超過3萬名學生中斷諮商,儘管衛福部早已開放通訊諮商,但學校諮輔中心卻因法規模糊、各縣市申請標準不一而遲遲難以通過審核,也讓大批脆弱年輕心靈求助無門,有心理師感嘆,相關支持、協助明明都可以做,「卻一直被法規擋在外面」,等出狀況時恐怕為時已晚。

各國青少年心理、情緒問題,近年來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i世代」習慣光鮮亮麗的社群網路,卻往往也容易迷失其中,美、日、韓等國青少年自殺、自傷率近年持續上升,而隨著疫情席捲全球,面對人際互動的空白、在家承受家庭壓力下,各國也陸續出現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惡化情況。

因疫情導致心理健康惡化 全球皆然

根據統計,美國有4分之1家長認為學童在遠距授課下,心理健康變得惡化;在英國,76%的家長擔憂孩子這這段時間感到孤單;日本去年共有499名學生輕生,創歷史新高,兒福團體收到的諮商請求也比去年增加1.6倍。

2021年春天,大批來自中美洲的非法移民湧向美國與墨西哥邊界,其中許多是未成年的兒童或青少年(AP)
根據統計,美國有4分之1家長認為學童在遠距授課下,心理健康變得惡化。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憂鬱程度增加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而自5月中疫情2度爆發以來,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止實體上課已超過1個月,在疫病的陰霾下,青年學子不僅從校園裡被拽出,就連原來的求助管道也被迫中斷。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日前針對會內心理師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進入全國三級警戒以後,278名心理師負責的個案中,因疫情而中斷諮商的人數便達5753位,而在目前執業心理師約有2900位的情況下,推估中斷諮商的總人數,約末在6萬上下,而全聯會當中約有6成會員在各級學校工作,秘書長林上能便表示,推估受疫情影響而中斷諮商的學生超過有3萬人。

但林上能也指出,3萬這個數字恐怕只是低估,「因為大專校院很多學生根本約不上(諮商)。」

「截至去年底,全台25所大學輔導人員未達法規標準」

目前在《學生輔導法》規範下,大學每1200名學生配置1名輔導人員,然而事實上,去年包含台大等校接連出現學生輕生事件,也掀開校園心理諮商早已過載的情況。以台大為例,學生到心輔中心接受個別晤談的人次,2009年為4322人次,到2019年已增長為1萬1390人次,學生若欲預約諮商,往往只能排到2、3周以後的時段,在資源相較豐沛的台大都面臨心輔資源塞車的情況下,其他學校學生求助恐怕更加艱難,尤其截至去年底,全台仍有25所大學輔導人員未達法規標準。

新北國中輔導老師4月份結合綜合活動輔導課程,讓學生與高中職學校接觸,辦理線上直播答客問。(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止實體上課已超過1個月,在疫病的陰霾下,青年學子不僅從校園裡被拽出,就連原來的求助管道也被迫中斷。示意圖。(資料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衛福部開放通訊諮商 大學申請卻卡2關卡

對此,林上能擔憂,大學裡本來就有許多學生排不到諮商,因此實際需求人數只會比3萬更高,而疫情底下,不管是對課業或職涯發展,都會有更多學生感到擔憂,比如應屆畢業生擔心畢業即失業,此外許多人可能還要承接家裡的壓力。 (相關報導: 起薪比教授高仍招嘸人!海事學生上船率剩2成 疫情又逼走未來船員 更多文章

無法實際接觸,讓需要面對面會談的心理諮商被迫中斷,然而在上班、上課、購物、會面都全面轉為雲端的後疫情時代,是否有透過網路取代的可能?其實外國不乏進行開放遠距諮商者,而台灣歷經多年討論後,衛福部終於在2019年底開放,醫院、諮商所等機構向當地衛生局處申請獲准後,可對年滿18歲者,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進行遠距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