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不動腦,只想撿現成的!專家:最討厭「這種人」來問我職涯問題

不會提問題是通病,很多人都會犯。這種人同時也是最不會解決問題,總是像極了一隻狗咬著尾巴,一直繞著圈子原地打轉。(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人趨前來提問,有些問題我會和顏悅色地回答對方,有些問題我有明顯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不耐煩。為什麼有這兩種差別待遇?後來我找到原因,就是對方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問題,會影響到我的情緒;有思考過的,我會心平氣和;沒思考過的,我會失去耐性。

回去上班,或做斜槓?

這一次來了一位42歲女性,半年前兒子得病,必須化療2年半,不得不辭職在家照顧;現在最危險的前半年過去,她想回到職場,同時也想做斜槓,應付家裡龐大的開銷,可是不知道忙不忙得過來,心裡很是掙扎,因此來請問我的意見。聽她一口氣把家裡的狀況描述完畢,我直接問她先生的收入如何,她說:「他是奶爸。」

問題再明顯不過了,第一優先便是先回去職場,找份工作,有穩定收入,讓家庭經濟處於無憂狀態,孩子也才會在平靜的氣氛裡恢復健康。於是我要她先不急著來跟我學做斜槓,把孩子照顧好,以及把工作做安穩,才是當務之急,務必不要留下任何遺憾。她一聽,安心了,點點頭便離開。

聽她在描述事情,便知道她把自己的處境徹底思前想後過一遍,只不過42歲求職不易,來請教我為的不過是證明她的想法沒錯罷了。像這樣的提問者,我就會心平氣和,還會眼露溫暖的光芒。

但是下一個就不是,一開口便說,他現在做國外業務,沒有喜歡也沒有不喜歡,問我要不要換工作。沒錯,當下我的心底一把火直直衝上來,心想我怎麼會知道?這位提問者不是少數,不論是來我的fb私訊或在課堂後提問,這樣的問話方式經常可見,他們的問題出在以下三點:

沒有交代自己的學經歷背景沒有交代自己的工作情況沒有交代自己的未來人生目標

簡單說,一句話,就是沒頭沒腦!劈頭來個大哉問,不管三七二十一,當我是半仙,非得要馬上回答出來不可。

解方1>問別人之前,先問自己

後來我發現,不會提問題是通病,很多人都會犯。這種人同時也是最不會解決問題,總是像極了一隻狗咬著尾巴,一直繞著圈子原地打轉,也就是大家說的鬼打牆、走不出來,糾結在同一個問題自艾自憐。可怕的是,他們也最愛到處問,一會兒問這人,一會兒問那人,像失了魂似的,毫無主張與定見。

對於這些人,我有一個解方,就是問別人之前,先問自己!換句話說,至少自己要負點責任,把問題想過一遍吧!

專業顧問克莉絲.克拉克-艾普思坦(Chris Clarke-Epstein)在她寫的書「會問問題,才會帶人」裡,開宗明義就談到,「要問別人之前,先問自己。」她說自己的母親很鼓勵發問,後來她教兒女時,發現兒女也經常勇於質疑她:「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相關報導: 開會常被打槍?因為你太常說「我覺得」!改用這三個詞彙,一秒提升說服力 更多文章

解方2>連續問五次為什麼

不過我也懂,根本不知道要打哪兒想起,對不對?我再給第二個解方,就是企管界使用的「五個為什麼」,連續問五次為什麼,而大部分的問題大概在第三個為什麼就稍有解了。以上面這位提問者為例,他可以先自問自答五次,比方說:

問:「對於這份國外業務工作,我為什麼不喜歡?」

答:「因為老闆訂的業績目標太高,而我都達不到,感到有壓力。」

問:「別人可以達到目標,為什麼我達不到?」

答:「別人做3年,都是老客戶;我才做1年,都是新客戶,很容易掉單。」

問:「為什麼你不能讓新客戶變得不易掉單?」

答:「除非再給我1年時間,跟他們建立關係,訂單便可以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