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有錢絕對幸福?爛醉後墜樓亡、陌生親戚爭財產,億萬富翁生命最悲劇下場…

富翁的人生看似完美,卻有著比常人更多的無奈與掙扎。(圖/The Wolf of Wall Street@facebook)

山繆爾‧萬吉魯具備的膽識與格布列塞拉希不同,但他同樣徹底改變了馬拉松運動。萬吉魯短小精悍,來自肯亞中央省的基庫尤族。2011年以24歲英年早逝之前,他曾在馬拉松世界捲起一陣旋風。

萬吉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比賽,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最後一日登場。2008年前,出人意料地,肯亞人從未在奧運馬拉松奪冠,有些肯亞人將此歸咎於沒有獎金的緣故。北京奧運的環境條件相當不利,不僅炎熱潮溼,還有充滿汙染物的陰霾空氣。

萬吉魯沒有足夠經驗累積任何智慧。他才21歲,正在人生的巔峰,感覺自己無堅不摧。他打算從一起步就高速飛奔,看看有誰能跟上來。答案是:沒有人。奧運過後幾個月,萬吉魯向一位西班牙記者說明他的策略。「說起來很簡單。」他說。「一鳴槍我就全力跑,只要一發現誰可以跟上我的速度,就加速把他拋到後頭。」

萬吉魯以第一名之姿抵達鳥巢體育館時,附近沒有任何選手,其實大可緩緩跑回終點,但他選擇衝刺跑完最後幾百公尺,並向賽道兩旁歡呼的觀眾致意。他的完賽時間是2小時6分32秒,將奧運紀錄往前推進將近三分鐘。倫敦馬拉松的主辦人戴夫‧貝德佛看到萬吉魯的表現後,說他已經「迅速成為世界上最佳、最令人振奮的馬拉松跑者,也許是絕無僅有的……在當天那種環境條件下舉辦的比賽,應該會是緩慢、策略性的配速,沒人預期到會有人一開賽就率先領跑。」

(圖/Pixabay)
一般來說,馬拉松跑者會進行「配速」,而非持續衝刺。(圖/Pixabay

從非洲、日本,到世界的舞台

萬吉魯的童年很艱苦。他在吉桑古里的小茅屋長大。那是個山坡上的小村落,位於基庫尤族聚集的區域中心,接近市集城鎮納胡魯魯。他不知道生父是誰(但後來有許多男人搶著認兒子),母親經常長期離家打工。童年時,萬吉魯常被交給外祖父母照顧。他12歲後就沒念書,因為家裡沒錢付學費。跟許多肯亞菁英跑者一樣,他在青少年時期之後才有鞋穿。儘管如此,他還是固定在納胡魯魯市立體育館練跑,在不太平整的泥土跑道上,繞著雜草叢生的足球場跑步。

萬吉魯的人生大約在15歲時遇到轉機:一位日本經紀人發掘了他。過去20多年間,常有基庫尤族跑者前往日本參加驛傳比賽。這是一種廣受歡迎、會有電視轉播的長距離接力賽。日本經紀人問萬吉魯想不想拿跑步獎學金去日本完成學業,他立刻把握住機會。他也坦誠他根本不知道日本在哪兒。

離家千萬里後,萬吉魯開始在田徑場和跑道上成長茁壯。2005年,他從高中畢業,加入豐田九州車廠的跑步團,接受1992年奧運馬拉松銀牌得主森下廣一的指導,很快就開始在世界舞台上留名。畢業6個月後,他以26分41秒75的時間,打破1萬公尺青年組的世界紀錄。再2周後,他在鹿特丹半馬賽以59分16秒的時間,打破塔蓋特的世界紀錄。2007年,萬吉魯再度將紀錄再刷新為58分33秒。現在的世界紀錄則是58分23秒,由塔德塞創下。 (相關報導: 為何馬拉松是42.195公里?如今全球通用賽制,竟來自當年英國人拍皇室馬屁的計畫… 更多文章

萬吉魯在2010年芝加哥馬拉松的表現超出預期,也令人難忘。他竟然能集中全副的意志,力抗塞加耶‧科貝德的大膽戰術。科貝德是與他角逐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五十萬美金大獎的對手。在最後的1公里,領先者換了5次。萬吉魯成功擾亂對手的腦袋,緊跟在他身後跑,在他背後左右變位,以衝刺跑應對科貝德的假動作。路跑運動評論家東尼‧瑞維斯搭乘重型機車—連同主播麥克‧亞當默與艾德‧艾史東—為國家廣播公司(NBC)播報賽事,而瑞維斯當場激動嘶吼到幾乎失聲。賽後,這位矮小的衣索比亞名將流下了眼淚。

馬拉松選手。(圖/Pixabay)
馬拉松是極需意志力支撐的高強度運動。(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