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乾」,就是「亡國感」的諧音。從今年(2019)春天開始,在臺灣突然變得很盛產。從網路開始,蔓延到年輕人之間。
但是,這個「亡國感」所為何來?是天意如此?還是有意為之?亡那一個「國」?哪來的「芒果乾」?
「亡國」。有人說,是指「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至今仍安穩健在,還即將舉行第七次總統直選。有人說,是指「臺灣」,抱歉,臺灣國從未存在過。
作家張娟芬說,是擔心臺灣的民主會消亡。沒錯,蔡英文總統治理下的臺灣,從「東廠」到「拔管(中閔)」,沒收了公投法,推「中共代理人」、《反滲透法》讓麥卡錫主義復辟,把原本該獨立的監委與大法官都變成「英系」,連榮總醫師沒有來挺她都被點名,臺灣與民主的距離,越拉越大,張娟芬的擔憂,我們是該擔心。
但這些應該都不是正確答案。馬英九基金會出版《哪來的「芒果乾」?》這本書,就是要嘗試要找出答案。畢竟,不管是亡那個「國」,真心憂慮的國人同胞,理應得到解答,舒緩焦慮。
我們試著提出答案:正如市售的芒果乾,是工廠製造出來的,今年開始風行的「芒果乾」,也是人工製作出來的。必須要透視這個情況,才能回頭面對自己,也才有辦法和真心憂慮「亡國」的朋友們溝通:問題到底在那裡?我們要如何面對?如何解決?
事實的真相是,執政的蔡英文政府,先是將今年初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談話,惡意扭曲為「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再到最近利用香港反送中事件,操作「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意圖喚起臺灣民眾的恐懼,藉此獲取政治利益。
改編自美劇《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的韓劇《指定倖存者60日》,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國會爆炸案發生後,舉國懷疑是北韓所為,網路開始攻擊「脫北者」(從北韓投奔南韓者),執政黨最有機會問鼎下屆總統大選者的首爾市長,趁機操作「芒果乾」,將兩個脫北者聚集區指定為「特別犯罪稽查區域」,許多無辜的脫北者被政府打壓、喪失人權,民眾更是湧現憤怒,還有人追打脫北者。
真心相信民主的代理總統完全無法認同,更不解為何在民主時代,還會發生這樣離譜的事?幕僚長告訴他:「因為大家是人,當感到恐懼及害怕時,人們不會先去找原因,而是尋找眼前的敵人,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能盡情討厭及發怒的對象!」
這正是蔡英文政府現在正在做的事!無論是中共代理人,到現在的《反滲透法》,包括民進黨中央對前總統馬英九所謂接見中共政協委員的攻擊(渾然忘了自己的內政部長徐國勇也見了中共政協委員),操作人民的恐懼,永遠是最廉價,也最不負責任的政治陽謀。
當感到恐懼及害怕時,人們不會去理性判斷,而是尋找敵人:一個他們可以咎責,藉以宣洩恐懼的對象,進而忘卻真正生活中的不公不義。這就是執政無能,違法濫權的蔡政府,此時此刻正在做的事,這就是「芒果乾」的真相。 (相關報導: 陳淞山觀點:總統大選「兩岸牌」直球對決,不是上策 | 更多文章 )
最簡單的反證是:在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和平穩定,不需要「芒果乾」。中華民國主權不但沒有絲毫流失,馬英九還跟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新加坡平起平坐見了面,國際解讀是兩岸對等尊嚴的範例。中國大陸還是中國大陸,馬英九做得到,蔡英文為什麼就只能製造「芒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