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石之瑜教授接連於台港媒體投書,論述所及聚焦於國民黨內部事務,舉其一二者如「國民黨推和平協議注定沒未來」、「吳敦義、郝龍斌令人期待之處」到「蔡英文沿著馬英九的老路在走」等,可理解其憂國之情,真摯而令人動容。不僅於此,石之瑜教授乃國內少見的卓越政治學者,著作之豐、受國際學界之敬重,兩岸三地同領域中罕有可與其匹敵者;而如此之學者,雖獲國家講座等諸多殊榮,然因國內政治環境惡劣的二元對立,常使其飽受各方攻訐,惡意羞辱者有之、謾罵排擠者有之,暗箭傷人者更數不勝數。
儘管如此,石老師卻仍謙沖自持,從不為名利所動,又能專注於學術,於社會亂局中持續發展其國際關係之洞見,學界罕見。如今,不僅藍綠惡鬥,深藍淺藍,深綠淺綠,以及介入台灣的紅色、外國勢力,在在使台灣早已脫離藍綠鬥爭的單純戲碼,演變成國內與國際各方利益團體五彩繽紛交相夾擊、互搏的大亂鬥格局,也不僅石之瑜教授憂慮之心更甚過往,國人不分藍綠,皆感國事紛沓、社會遠非亂字可以形容。藍的激憤焦慮,綠的有苦難言。儘管如此,石之瑜老師的部分想法,容或仍有可供大眾於公共空間討論的餘地。
先看「吳敦義、郝龍斌令人期待之處」。文中提出吳敦義語帶威脅重提去年總統大選時的換柱,直指民進黨由於民心盡失,而國民黨內所謂大老如今蠢蠢欲動,不免吃相難看。而又點名郝柏村於李登輝執政期間,因貪婪於行政院長之位而遭李登輝架空,其子郝龍斌則於陳水扁執政期間曾任扁政府高官,種種私心使國民黨「免於敗亡的契機,也就在他們政治算計的指縫中,快速流失。」
確實,郝龍斌忽而新黨、忽而扁政府官員、忽而國民黨,轉身又任國民黨副主席,令人深感困惑。尤其,在吳敦義前副總統赴美期間,當吳直指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恐與中共「一鼻孔出氣」,郝龍斌既已隱隱擺出與之同盟的架式,而待吳敦義飽受深藍抨擊而孤立無援時,既未聲援吳敦義,卻轉而聲稱「如有黨員對外攻擊自家人,鳴鼓攻之」,宛如一切與自身無關。如此立場之反覆不僅使吳敦義難堪,深藍群眾看在眼中,反而更難以接受,批其毫無原則,落得兩頭空。
前副總統吳敦義在在表示,一中各表不能隨便亂動。(郝龍斌辦公室提供)
然而石之瑜教授既欲指出郝龍斌立場反覆,個人私心計算置之於所屬之國民黨之上,行文大可不必特意將之與藍營如今深惡痛絕的姚立明掛在一起。以石教授之智,必然明白若將郝龍斌與姚立明的名字連在一起的意義,更無必要又特意指出郝龍斌「也是泛藍陣營中與姚立明共同呼應沈富雄,高舉一中兩國大旗的務實政客」,若說特意點出沈富雄一人,與沈富雄早些時候於中國時報投書時,將石之瑜比為深藍中「書生之見」的代表毫無相關,則未免說不過去。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報復性的執政與歇斯底里的在野
|
更多文章
)
石之瑜教授進而再替洪秀柱抱屈,認為「之前策動倒柱的朱立倫,不就也是在提名她代表國民黨的時候還授旗給她嗎?他們心裡盤算很多,他們不說。吳敦義、郝龍斌、朱立倫、王金平各個在敗選後躲起來,沒有人願意負責領導復興改造。結果,現在看到民進黨執政失靈,便又食指大動,希望有人拱立。」然而石老師如此有智慧之人,如何僅見吳、郝、朱、王眾人皆有私心盤算,卻無視於洪秀柱的「私心」呢?且問今日張牙舞爪者,難道是吳、郝、朱、王等人嗎?他們在輿論中究竟是攻擊發動者,還是飽受深藍柱粉攻擊的受害者?石之瑜教授向來對強凌弱、眾暴寡等不公義情事懷有仗義執言的正義感,如何竟無視於洪秀柱及其扈從們數月來為鞏固自身權力,對外義正詞嚴,攏絡深藍支持;對內則排除異己,高舉團結旗幟,卻將黨內不同意見者往死裡打的「私心」?
再看「蔡英文沿著馬英九的老路在走」。此篇則延續了由蔡正元點火,黃智賢、邱毅等名嘴展開的對馬英九的圍剿。文中直指馬英九之所以捍衛一中各表,是因為馬英九自認「功在國家」,石之瑜教授認為馬英九捍衛一中各表也無外乎仍是出於私心,否則,當洪秀柱領導的國民黨不再採用一中各表,而民進黨更加不可能接納一中原則時,那麼馬英九八年來自豪的「兩岸關係和平安定」的政績,自然形同廢物。
馬英九於馬習會前設定幾項目標:在國內,要建立可讓人民信任的透明程序;在兩岸關係上,他為未來雙方領導人的互動建立對等尊嚴的模式;在國際上,與習近平共同傳遞強烈的和平訊息,也表示如果堅持「九二共識」所打造的基礎,必能維持台海和平與繁榮的現狀。(顏麟宇攝)
以石之瑜教授之智,自然明瞭馬英九受其自身性格及外在條件框限,作為香港出生的外省人想在兩岸關係中有所推展,在台灣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自是難上加難。馬英九在處理老黨員、軍公教及統派等,當然有其不圓滿的失敗之處,否則國民黨不會在二零一四及二零一六年兵敗如山倒,但若諷刺馬英九仍因自戀而無法「了解自己充其量是失敗的領導。他是在民主選戰中被淘汰的,…繼續一廂情願在鏡中找尋完美的水仙」則也失之武斷。莫不是石之瑜教授曾有時間同馬英九私下聚餐,又從其絮叨中聽出馬英九的「執迷不悟,不知悔改」?
確實,國民黨內上至馬英九前總統及諸大老,下至曾任要職的國民黨黨員,無人可逃避國民黨慘敗至此而如今面臨被民進黨追殺的責任。馬英九前總統的歷史功過遲早是要被檢討的,但石之瑜教授又何須於此時替洪秀柱、蔡正元、黃智賢、邱毅等人鳴鼓圍攻馬英九呢?為何選在此時此刻?石之瑜教授不是正批判民進黨政府如法西斯般視民主如無物,視憲法為寇讎;而洪秀柱的國民黨中央不是正呼籲「團結」,同時卻也正被民進黨追殺嗎?石老師作為獨立的研究者,以教授之智,如何看不出此時「檢討」馬英九所必然附贈的「親痛仇快」呢?
外界必然要笑筆者搞不清石之瑜教授為深藍,深藍為深藍「助拳」自是理所當然,何況石之瑜老師的台大同事張亞中教授,如今宛如國民黨中央的「幕後國師」,形同洪秀柱的「高級私人顧問」,不於此時同蔡正元、黃智賢、邱毅共同「處理」馬英九,更待何時?然筆者深知石之瑜教授的學養、人品與研究皆為第一流,聰明才智更讓後生晚輩難望其項背,因而對石之瑜教授或無意間與蔡正元、黃智賢、邱毅等「結為一夥」深感不解。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報復性的執政與歇斯底里的在野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在馬政府執政八年,為奪權而無所不用其極,著力過重,如今執政後反深受其害,此姑且先按下不表。石之瑜教授於文中又提及若馬英九「願意將九二共識的文化意義深入闡釋,讓人們體會到,堅守九二共識,將足以守護一塊傳承中華文化,不受專制統治脅迫,因而讓全世界的知識界都能欣賞到,存在一種新古典的、後現代的中華文化,是塊能跟社會主義挾持的、民族主義的中華文化,隔海相庭抗禮的國度,那國民黨的命運早就不同。」說起來自是如此,尤其在失魂落魄的藍營今日看來,更覺得理所當然。但平心而論,當時面臨民進黨毫無底線、四面八方的瘋狂攻擊,而群眾輿情洶湧、民憤沖天,馬英九當時連推動兩岸間的經貿交流都推不動了,是否還能抽身做到守護中華文化瑰寶般的充實九二共識,使之產生「開放而樸質的中華文化,作為推動九二共識的深層意識形態,國民黨的支持者必然感到自尊,就有士氣」的效果呢?
再者,作為畢生研究兩岸關係及中國大陸的台灣學者,石之瑜教授認為九二共識因缺乏深層的意識形態,乃因「馬英九選擇以切割中華文化或民族意識,來推動九二共識,讓國人集體進入文化失憶狀態,在他的九二共識構想裡,國人只能作為經濟動物,絕不能是追求文化自主的自由人。」因而,「在這種肉體性的九二共識下,無法與對岸競爭的年輕人沮喪不已,就出了一批專門消費抵抗意識的政客,摧枯拉朽地把國民黨推翻。其實在文化身分策略上,他們走的是馬英九的老路,就是文化自戕。馬英九留下的,恰恰是把反對他的人,都一起綁在這樣一條只能以自暴自棄方式否定自己的政治文化模式中。」
太陽花學運裡的年輕人,其動機各式各樣,參與的因素也非幾篇文章就能盡述,然在石之瑜老師的眼中,卻被簡化為「無法與對岸競爭的年輕人沮喪不已」,因而才帶出了令人厭惡至極的「一批專門消費抵抗意識的政客」,進而「摧枯拉朽地把國民黨推翻」,因而將馬英九的功過總結為「馬英九的老路,就是文化自戕。馬英九留下的,恰恰是把反對他的人,都一起綁在這樣一條只能以自暴自棄方式否定自己的政治文化模式中」如此說法,是否過於簡化而武斷?
太陽花學運(圖/Brady Hsu@flickr)
若涉及太陽花學運乃至其所遺留的「反中仇中恨中恐中」情緒,那是另一個主題,我們至此起碼可以很清晰的確認台灣的年輕人並非僅因「無法與對岸競爭而沮喪不已」,然後才「文化自戕」,接著又「自暴自棄」。至於,最終將這一切都歸咎於馬英九的路線及其政治遺產,無論如何這是說不過去的。如此說法,難免突顯學者的菁英心態及與社會可能脫鉤的思維陷阱;而無力與社會脈動相連結,無能使年輕人的無力感得以紓解,無法引導引領年輕人走出「自暴自棄」,這不僅是馬政府執政八年來於推展兩岸政策上所疏漏的嚴重失敗,不正也是學術界教育界首先當反躬自省的問題所在?若一切歸責於馬前政府,不免推卸了自身責任,也與民進黨一貫的諉過於他人,恐相差無多。
當然,石之瑜教授對於國民黨或有無可奈何的情感連結或投射,對於國民黨未來的路線或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國民黨明年黨主席的人選或有自身的期待。
我們無法得知國民黨未來將何去何從,也無法知道明年國民黨的黨主席究竟是由何人當選,而這個人又將帶領國民黨在台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但有幾點是肯定的。首先,未來的國民黨必然要做到既能守住一中原則,又能保護台灣利益,而在兩者需相互權衡時,當以台灣利益為優先考量,方可使台灣民眾安心。其次,無論何人當選黨主席,皆不可使國民黨淪為共產黨在台灣的代言人,也不該讓民眾產生這種印象,如何使民眾對其有信心,則仰賴未來黨主席的智慧。最後,國民黨應是一個真誠貫徹有容乃大的政黨,唯有包容,方能將本省外省、中國藍本土藍、親中疑中者都團結到一塊。
而唯有能將如今四分五裂的各種人團結在一起,才有贏回選舉的可能,否則也不過繼續「黨內互打免費」罷了。如今的國民黨組織鬆散,黨中央與立院黨團豈止相互提防,現今黨主席的支持者動輒便放話欲開除資深黨員,然而黨內如今卻充斥各種投機份子,有馬政府執政時期的失意政客,有著過往的政治邊緣人,有著長年不得志卻總想實踐政治抱負的象牙塔學者,有被擺放著裝飾門面的,還有那一不小心「護黨不護人」就被撤換掉的黨高層。
其實,夜深人靜時國民黨人不妨捫心自問,為什麼民進黨至今始終不曾真正理會過洪秀柱?以民進黨如此擅於打擊政敵的政黨,卻對洪秀柱領導的國民黨幾乎視若無睹,國民黨人竟不以為怪?洪秀柱領導國民黨至今已數月,夢寐以求地終於與習近平也見面了,其內心的主張,國人也都看在眼裡也都一清二楚;但支持度同好感度卻始終於二十幾趴徘徊,從未有過顯著變化。而這百分之二十幾的支持度,究竟可以將國民黨帶往何方?如今的黨主席還打算做些什麼?假若明年連任成功後,又能做些什麼?當黨內異己都徹底排除後,最後就能找回所謂的黨魂了嗎?屆時那會是什麼魂?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報復性的執政與歇斯底里的在野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