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報復性的執政與歇斯底里的在野

民進黨報復性執政,惡化社會對立氣氛。(圖為蔡英文總統主持民進黨創黨三十年活動記者會/陳明仁攝)

自五二零民進黨政府正式執政後,我們看到了台灣的政治環境及社會氛圍急遽惡化,過往藍綠對立和政治鬥爭的惡劣性質,以全新且更形尖銳矛盾的型態降臨於台灣島。回顧九六年台灣首次總統民選時,民眾對於民主政治終於落實的興奮之情,以成雲煙。直到今日,民主僅徒具形式,憲政法律則被視若無物。

民進黨執政來的總總劣跡,落實且證明了前閣揆張善政所言,民進黨的上台給人民的感覺是報復,而非給台灣帶來任何的清新氣象。民進黨不僅未為化解政黨惡鬥做出努力,未為台灣社會長年因對立而生的裂痕進行療育,反而變本加厲地為一己一黨之私利,肆無忌憚地加深社會的分化與對立。。

令人難過的是蔡英文總統及其執政團隊,以偏頗極端的意識形態掛帥,使台灣無論從政治的鬥爭、社會的撕裂、階級的對立到世代的矛盾等,在其短短就任總統一百多天來,不僅於台灣政治史留下難以抹滅的劣跡,更為台灣政治的未來埋下衝突更加劇烈的伏筆。人民所期待的政治新氣象已無可能,各種型態的對立和矛盾在可見的未來更加無法化解,社會的裂痕仍在撕裂中持續地擴大。

20160923-國民黨立委盧秀燕23日於立院質詢,簡報寫著:林全內閣網內互打免費。(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於立院質詢,簡報寫著:林全內閣網內互打免費。(顏麟宇攝)

民進黨為重返執政所做的八年準備,在一百多天的時間裡,以最淺顯易懂的政治權術及政治語言,向台灣社會證明了民進黨人除為奪取政治權力和金錢利益外,一無所長。民進黨人於二次政黨輪替前後、馬英九執政初期,曾痛心於陳水扁執政時的貪污腐敗形象,幾乎敗光了綠色執政的聲譽;然而,才不到數年,意識型態的偏見、報復之迫切及仇恨心理作祟,陳水扁重新被深綠支持者吹捧,過往提倡的進步價值更被棄如敝屣。歷史毋須八年終證明,蔡英文執政時期將以無能二字,為她的政黨貼上永難消除的標籤。蔡英文漂亮且充滿文藝浪漫氣質的政治術語,將使台灣人對政黨政治及政治人物的信心徹底瓦解。

今日台灣,名嘴治國從過往的嘲諷詞變成了現實。台灣的政府體制,總統有權無責且權力過大、無法制衡的共識,也因執政需要而被蔡英文笑納。政治酬庸歷來被民眾所痛恨,如今則被民進黨視為理所當然,且追名爭權奪利之行為,彷彿稍加遮掩,都顯得過於矯情般的赤裸難看。

公平,在民進黨掌權者及其所屬的利益集團眼裡,成為唬弄老百姓的口號。正義,在充滿仇恨及報復性的意識形態引導下,成為偏頗的虛偽名詞。自由,在民粹橫行於台灣的當下,成為恣意攻訐謾罵的廉價贈品。民主,在政治人物的眼中,人民僅剩下選票的價值,民主這詞,只剩政治宣傳的廉價口號。是非對錯的價值,在政治鬥爭的環境中,成為精神錯亂的雙重乃至多重標準。

在為奪權的八年準備期,民進黨所灌輸的仇恨意識深植人心,這雖為其無論在野或執政時期提供了政治操縱的便利環境,卻成為動搖民進黨長期穩定統治所需的基礎條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使其不翻覆的唯一手段,除反覆強調並強化仇恨意識,藉以將支持者鞏固在身旁外,已看似別無他途。 (相關報導: 風評:賀喜民進黨三十而法西斯 更多文章

民進黨自然需要以改革作為其重要的旗幟,固然現實上對台灣而言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處境,但改革卻又順理成章地成為民進黨合理正當化其摧毀政敵的手段。而為奪權所過度煽動、所創造出仇恨國民黨的社會氛圍,則為毀滅政敵提供了環境,使一黨獨大成為了可能。顯然,民眾無須追問為何一黨獨大無礙於民主;畢竟,民進黨崇拜的日本,長年來便由自民黨獨大於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