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媽媽很喜歡閱讀財經新聞,她訂閱《華爾街日報》跟13歲的國中生兒子(爆奶弟弟)一起讀國際新聞,他們每週共讀1-2篇由馬哈跟爆奶弟弟一起挑選的財經新聞,親子一起討論並從中打造孩子的金融素養。
馬哈媽媽:弟弟!你知道3/9美股暫停交易,因為一天就跌了7.79%,下跌2013點,投資人非常恐慌,大量賣出手中的股票,市場充滿美股進入「技術性熊市」言論,很多投資機構都說長達11年的牛市即將結束。
爆奶弟弟:他們下跌7.79%就停止交易,我們台股下跌10%也沒暫停交易,只是股價不會再下跌,為什麼?
馬哈媽媽:因為他們有一個制度叫做「熔斷機制」,簡單說,就是股價不管是上漲或是下跌,會設定一個比例區間,如果漲跌達到那個比例,就會停止繼續交易15分鐘。美股的「熔斷機制」是下跌7%暫定交易,再來就是下跌13%再暫停交易,最後是下跌20%時停止交易。
美股發動史上第二次熔斷機制,停止交易15分鐘
近期的美股,單日漲跌高達1000-2000點,從美股道瓊指數最高29568點到3/11收盤23553點,下跌6015點,跌幅達20.3%,美股進入了「技術性熊市」(簡單說,技術性熊市是以技術面下跌20%來認定,並非經濟因素導致,所以是否邁入空頭還要看其他經濟數據),不過大型法人機構高盛也表示,長達11年的牛市即將結束,標普500可能會再下跌15%。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因全球疫情日益嚴重,加上油價暴跌,華爾街投資人大量拋售手中的持股,轉入避險商品,3月9日當天一開盤就大跌,啟動了「熔斷機制」,當天立刻停止交易15分鐘,這也是繼1987年10月27日第一次啟動「熔斷機制」後的第二次啟動。(閱讀原文:《美國股市暴跌超7%,道指現2008年來最大跌幅》)
透過4W1H帶孩子認識「熔斷機制」?

你知道什麼是「熔斷機制」?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 / Trading curb),是指在股票交易時間中,如果股價的波動幅達到某一個上限的目標(熔斷點)時,就會暫時暫停交易一段時間,例如美國的熔斷暫停交易15分鐘,因為這個制度跟保險絲在電流過大時會暫時斷電的情況很像,所以叫做「熔斷機制」。
Why? 你知道為什麼要推出「熔斷機制」?
美國史上黑色星期一是1987年發生,當時道瓊指數跌了508點,跌幅達22.61%,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美國紐約交易所在1987年推出了「熔斷機制」。
When? 你知道何時會執行「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就是為了股市大跌,不理性殺盤時推出的,所以當跌幅達到一定幅度就會執行,例如美國股市跌幅7%、13%、20%時候執行,南韓是指數10%、個股漲跌幅15%時候執行,中國也曾經推出當漲跌幅達5%、7%時,但目前是暫停實行。
How? 你知道如何執行「熔斷機制」?
如何執行「熔斷機制」,我們以美國為例,他們判斷的標準是「S&P 500指數」,當跌幅較前一天收盤價達7%時候,美國全部的交易市場包括期貨跟選擇權全部都會暫停交易15分鐘。
15分鐘後股票市場繼續交易,如果「S&P 500指數」繼續下跌到13%,會再次全部暫停交易15分鐘。如果恢復交易後,股價持續下跌到20%,這時候當天交易停止。這裡同步分享央行關於「熔斷機制」圖示,標示的非常清楚。

Who?你知道那些國家有實行「熔斷機制」?
目前有實行「熔斷機制」的國家有美國、英國、南韓、日本、新加坡、中國(2016暫停),台灣沒有這個制度,但是我們在2005年將漲跌幅7%的限制提高到10%,最多上漲跟下跌10%,不過剛上市的新股掛牌前五日沒有這個限制了,就是市場上俗稱的新股蜜月期。 (相關報導: 美股一周內跌了12%,孩子問「美股進入熊市了嗎」? | 更多文章 )
我覺得帶孩子一起看財經新聞是一件很棒的事,歡迎你訂閱「華爾街日報X馬哈老師導讀」,加入我們親子共讀的專屬Line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