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媽媽很喜歡閱讀財經新聞,她訂閱《華爾街日報》跟13歲的國中生兒子(爆奶弟弟)一起讀國際新聞,他們每週共讀1-2篇由馬哈跟爆奶弟弟一起挑選的財經新聞,親子一起討論並從中打造孩子的金融素養。
馬哈媽媽:弟弟!你知道美股上周跌了12%,將近3600點,然後外資就大賣台股,一周賣了944億,台積電(2330)變成外資提款機被賣最多張。
爆奶弟弟:我知道,那我們的台積電零股有買到嗎?你上次不是說要「危機入市」。
馬哈媽媽:媽媽連續買了四天,零股一股都沒買到,傷心!
爆奶弟弟:如果美股繼續跌下去,下跌到20%的時候,代表美股就邁入「熊市」,我們要賣掉我們的股票跟基金嗎?
華爾街日報在1990年定義:當股價跌超過20%代表進入「熊市」
近期的美股走勢,跌破一堆交易員的眼鏡,很多投資人都覺得最近投資很難操作,短短一周內美股暴跌12%、Fed為了救市還盤中宣布降息2碼,當天美國股市來回震盪1300點,最後還大跌785點,結果隔天又大漲1173點,美股一下大漲、一下又大跌,搞得投資人不知所措,到底該賣?or 該買?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爾街投資人經歷了心驚膽顫的一周,大家對保留現金的想法提高,2/27單日的交易量是平常的11.4倍,而且很多避險商品如黃金也下跌,主因是投資機構要賣出手中的持股,來支付投資人贖回現金的錢。(閱讀原文:《華爾街投資者準備迎接又一周的美股震盪》)
其實,我覺得這一次美股的下跌,對爆奶弟弟是很好的一堂實戰體驗課程,全球股市從2009~2019年走了十年的多頭(bull position,代表多數投資人看好股票市場,預期股價會上漲),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時他才3歲,所以這次是難得的經驗,感受一下風聲鶴唳的投資氛圍,同時面對自己的投資心魔(這個每個人一生都在練習),該進入股票市場接「掉下來的刀子」(Falling Knife,有興趣的可以看英文說明)嗎?
接「掉下來的刀子」,簡單解釋就是,股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有些人會想趁低點買入,卻沒預期到股市還沒跌完,這時你就接到刀子了,因為一買入股票就虧錢,你的資產就縮水了。
這一次美股雖然重挫,但跌幅還不到20%,所以根據華爾街日報在1990年的定義,美股還沒有進入「熊市」。同時,我也趁機跟爆奶弟弟複習熊市跟牛市。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原來跌20%就變成狗熊了,牛市跟熊市怎麼分?》
認識熊市跟牛市
根據維基百科1891年第一次出現牛市(bull market)一詞,可能來自bulle spéculative(投機泡沬),但這個跟孩子解釋太複雜,有另一套比較簡單的說法,「當牛在攻擊人的時候,牠的牛角會往上,向上也代表上漲的意思,所以牛市代表股票市場大好,股價一直上漲。反之,當熊在攻擊人的時候,牠的熊掌會往下掃,代表下跌,所以熊市代表股票市場大壞,股價一直下跌。」
股神巴菲特出手了,他分批買進DAL(達美航空)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金句很多,其中這句「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當他發現該企業股價出現「安全邊際」時,就會選擇在低點買進股票。
美股大跌12%那一周,股神巴菲特悄悄買進DAL(達美航空)的股票,且分批買進,巴菲特本來就是達美航空公司最大持股人,選擇在低點持續買入,這時我又跟爆奶弟弟複習了一下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相關報導: 孩子問什麼是「匯率操縱國」?我們台灣也有在名單上嗎? | 更多文章 )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巴菲特曾說安全邊際是一道經濟的護城河,在巴菲特眼中,經濟護城河代表的是安全邊際,所以找出企業的內在價值,運用安全邊際(也代表投資價值浮現)找出適合的公司來投資,這也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法寶之一。
投資人該怎麼應用「安全邊際」的在投資策略上:
第一步,先算出該企業的內在價值,包括未來成長性,該企業資產、股利、EPS(每股盈餘)。第二步,以內在價值乘以0.8算出安全邊際的價格
假設有一家公司,根據未來經濟趨勢、產業前景及該公司成長性,來推算出該公司的股票價值,以A公司為例,預估其企業內在價值為100元,以內在價值*0.8來計算,投資人安全進場的價格為80元。
我覺得帶孩子一起看財經新聞是一件很棒的事,歡迎你訂閱「華爾街日報X馬哈老師導讀」,加入我們親子共讀的專屬Line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