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雖然毫無從政經驗而且頻頻爆發醜聞,卻一路過關斬將,並且即將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老牌政客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一決雌雄。專家認為,美國的「川普現象」與反全球化思潮日益盛行有很大關係。然而,這種思潮能讓川普成為這次大選的最後贏家嗎?
川普主要支持者—白人中下階級

全球化並非新事物,在過去幾十年間,全球化為世界帶來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雖反對聲音不斷,但並未因此阻止全球化現象。然而,川普的崛起卻讓人意識到,全球化的反對者正在撼動美國的政治體系。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盧斯發現,川普的支持者和英國脫歐支持者在人口結構上有著驚人相似—都是藍領白人。這個族群成為當前反全球化的中堅力量,根本原因在於收入不平等。

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川普在低收入及低學歷的白人男性選民中有著壓倒性的高支持率,有學者將這個族群稱為「窮白階層」。有學者認為,與以往美國總統選舉關注種族矛盾、同性戀和墮胎等議題不同,今年大選更關注下層階級拮据的處境,和社會階層分化等主題。

隨著中產階級的衰弱,美國社會出現教育水準低、社會發展機會少的「窮白階層」,這些人多分佈在城市郊區,生活環境差。在今年大選中,「窮白階層」成了川普的重要支持力量。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美國中產階級嚴重縮水,形成「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局面。

目前看來,美國經濟相對困難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和中西部,這些地方曾是美國製造業中心,由於製造業沒落使得工作和商機流失,被稱為「鐵鏽地帶」。學者認為,在美國,菁英和普通人的命運差距不斷拉大,菁英階層生活越來越好,但大多數美國人的收入卻停滯不前,美國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日益嚴重,可能就是這次大選出現「民粹主義狂熱」的原因之一。
當選總統的下個挑戰—全球化

「川普現象」說明反全球化在西方世界已然形成一定聲勢。美國底層白人擁有一定的種族優越感,但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每況愈下,又得不到主流政界的關注,陷入沮喪又憤怒的情緒中。而川普聲稱要「把美國人的工作搶回來」等帶有民粹主義觀點的言論,打動部分人的心,他們便成為川普的死忠鐵粉。 (相關報導: 開賭場、搞破產、賴債務,還不必多繳稅 天才大亨川普教你如何做到 | 更多文章 )
有學者認為,全球化帶來工業再分佈,已開發國家將污染重、勞動密集的工業轉移到開發中國家,直接導致美國的藍領失去工作,沒有收入,只能靠養老金生活,日子每況愈下,只能靠舉債過日,然而沒了工作,貸款信用也受到影響,從這個角度看,美國藍領階層正是全球化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