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出賣個資,AI還能殺人!41年經典恐怖片《恰吉》重製上映,場景宛如5G末日

電影《恰吉》(Child’s Play)早已不是影迷記憶中的模樣(圖/IMDb)

電影公司米高梅影業(MGM)近日推出復刻版電影《恰吉》(Child’s Play),再度讓恐怖片經典人物「恰吉」重返大螢幕。

故事發生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恰吉在一名工廠員工的惡意設定下,變成擁有無限學習能力的AI高科技娃娃,不但內建WiFi、語音辨識系統、錄影功能,還能夠從雲端學習殺人方式,並用遙控方式控制電器用品,盡情大開殺戒。

然而,身為恐怖片代表人物,這真的是影迷們心中的恰吉嗎?

—————————————以下有雷慎入——————————————

AI科技發達 5G時代的殺人機器誕生

AI恰吉絕不是你熟悉的恰吉。他沒有血輪眼,頭髮光亮柔順且豐厚。而他的殺人技法,也不再是由附在身上的殺人魔所操縱。AI恰吉是一具待機時間極長的機器娃娃,他懂得自主學習,他透過陪伴學愛,透過電影學習殺人。

作為5G智能家居的一員,AI恰吉不僅具備聽、說、讀、跑跳的能力,他還有辦法透過家居網路操控其他智能家電。而在電影中,掃地機器人、冰箱、電視、無人機...,各種智能家電都成了恰吉的殺人工具。在科技大行其道的時代,恰吉殺人早已不須用刀。事實上,全片僅有第一個受害者(男主角的寵物貓)是被以「傳統方式」殺害,其餘死者的死因都有電器加工過的痕跡。

對科技議題敏感的讀者,看到這想必便能嗅出電影中的科技批判論調。5G時代來勢洶洶,而將家居環境的所有配備託付給網路,一方面你將得到便利生活,另一方面,你也必得犧牲個人隱私與空間。網路鋪天蓋地介入生活,科技大廠的手也無聲深入。AI恰吉看似只是一個脫序故障的瑕疵品,但電影末了時由卡斯蘭(Kaslan)創辦人所說的一席話卻令人難以忽視。

幾經檢查後,已確定排除恰吉故障及瑕疵情況。但為表示負責,卡斯蘭將回收所有恰吉產品。

這儼然科技大廠發言人的模樣,以及黑心企業摀上良心發言的既視感,很明顯地,AI恰吉不僅是一部恐怖片,也是一部針對科技霸權所寫下的警世預言。

電影《恰吉》(Child’s Play)劇照,恰吉化身AI智能玩具。(圖/車庫娛樂提供)
電影《恰吉》(Child’s Play)劇照,恰吉化身AI智能玩具。(圖/車庫娛樂提供)

AI殺人 5G時代的末日

AI恰吉在死前最後一役,佔領超級商場。他透過商場網路控制了電視螢幕、燈光、鐵捲門,以及尚未開封的其他機器娃娃。這群朝真實人類蜂擁而至的虛擬大軍沒有任何個體意志,它們聽命於程式語言,其動員方式仰賴鋪天蓋地的網路。《恰吉》所提呈意象,幾乎就是5G時代的末日。

這樣的場景,對台灣觀眾而言可能不大熟悉,但對幾乎「一戶一Alexa」的美國家庭來說,卻想必怵目驚心。根據科技網站報導,Alexa在美國市占率已達2/3,另外的三成則由Google助理拿下。而在台灣,即便虛擬助理風潮還不普及,但人人都懂得叫Siri查路、找Siri聊天,更已有許多新創公司在辦公室放進一兩台虛擬助理機器人。

愈漸普及的虛擬助理風潮,將帶來什麼影響?

今年六月,亞馬遜遭指控,虛擬助理Alexa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錄下兒童的對話內容。其實過去兩年來,Alexa早已為亞馬遜惹來一身麻煩。不僅多次將用戶的日常對話錄音傳給不相干人士,日前還有一名男子突然收到一千七百位用戶的對話音檔。這看起來或許沒什麼,但用戶在日常對話中提到的人名、個資,甚至是工作上的機密文件,都可能在隱私問題未被完善解決的情況下,流落到其他使用者手中。而這還僅是科技大廠(如亞馬遜)確實能讓使用者信賴的情況。畢竟使用者不會知道,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背後,有多少資料會被有心人士加以利用。

而若《恰吉》裡「AI殺人」事件真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使用者又能向誰究責?電影片尾,亨利卡斯蘭的那席話,宛若科技大廠一貫作風,謹以個案方式處置,若能回收所有商品,那便已是最大誠意。

「恰吉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它是整個系統中的一部分。而系統中的其他(科技)產品則被設計來認識你。那是很恐怖的。」——Brian Tyree Henry(飾演警探諾里斯)

或許《恰吉》想說的是,即便科技產品看似便利友善,但當我們掏錢買下一件產品時,走進生活的將不僅是單一產品,而是這件產品背後的整個系統網絡。而當愈來愈多父母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取代玩具,讓孩子們成天抱著科技產品走跳;為人父母更該思考的是,在選擇科技育兒的那一瞬間,孩子毫不費力地得到了永遠的玩伴,但這同時,也將個人權益讓渡給了科技產品。 (相關報導: 陸客搶朝聖「恰吉寶寶」服務處 王世堅提醒:小心這件事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