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出生於帝王之家,本該一生富貴,可是卻半輩子顛沛流離
他 本來與皇位無緣,卻陰錯陽差當上皇儲,卻又陰錯陽差,終身未曾登基
他 曾經被自己的祖國拒於門外,半世紀有家歸不得,死後卻以帝王之禮舉行盛大葬禮被安葬在祖國
他 曾經被取消國籍,成為無國籍人士,臨終時卻同時有四個國家的國籍
他 曾經被納粹黨追殺,流亡海外,但是後半生卻成為歐洲重要的政治人物
他 曾經致力與皇室復辟,可是後來卻成為歐盟整合的重要推手
他的傳奇一生,代表著一個王朝的覆滅、一個帝國的解體、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卻也代表著另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
他 就是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儲奧拖-馮-哈布斯堡
2011年7月16日,維也納的街頭,上演了一場獨特的葬禮,數千名穿著歐洲古典軍服的儀隊,列隊走在維也納街上。不知內情的人,恐怕會誤以為這是在拍戲或者是戰爭重演,不過這其實是奧匈帝國末代皇儲奧拖-馮-哈布斯堡的人生最後一段路,也應該是維也納的最後一次舉行帝王級葬禮。
奧托幼年與曾祖父法蘭茲一世(資料照,取自Wikipedia)
奧拖-馮-哈布斯堡 (Otto von Habsburg) 全名非常長:弗蘭茨‧約瑟夫‧奧托·羅伯特·瑪麗亞·安東·卡爾·馬克斯·海因里希·西克斯圖斯·克薩韋爾·費利克斯·雷納圖斯·路德維希·加埃坦·皮烏斯·伊格納蒂烏斯·馮·哈布斯堡-洛林。奧拖於1911年11月20日出生於維也納,他雖然出生在皇室,不過原本與皇位無緣,然而卻在一連串的皇室意外與悲劇後,成為皇儲。奧拖的曾祖父是奧匈帝國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是帝國19世紀最重要的皇帝,本來立了他唯一的兒子魯道夫為皇儲,不過有著一場不幸福政治婚姻的魯道夫,卻在一場皇室醜聞中,與他的外遇對象一同殉情而死。下一順位的皇位繼承人本是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弟弟為馬西米連諾,他卻在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拿破崙大帝的姪兒)的安排下,入侵北美的墨西哥稱帝,不過在隨後與墨西哥共和派的戰鬥中戰敗被俘,遭到墨西哥政府軍法審判後處決。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另一個弟弟卡爾大公原本被立為皇儲,不過卻無意於大位,在放棄皇儲身分後不久病逝。卡爾大公的大兒子法蘭茲-費迪南大公成為皇儲,但他卻在1914年在巴爾幹半島的薩拉耶佛遇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蘭茲-費迪南大公生前因為違反奧匈帝國習俗,未與歐洲皇室通婚,其夫人僅為德國的非皇室女伯爵,雖然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破例恩准婚事,但是卻下旨剝奪法蘭茲-費迪南大公後裔的皇位繼承權。法蘭茲-費迪南大公的弟弟奧托-法蘭茲大公本應成為皇儲,但此時卻已病逝,下一順位奧托-法蘭茲大公的兒子則成為皇儲,並且在一次世界大戰時,法蘭茲-約瑟夫一世逝世後,繼位為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而其長子奧托-馮-哈布斯堡,則被立為皇儲。這些複雜的關係,簡直比得上大明帝國皇室的關係,故用下圖來解釋:
(相關報導:
哈布斯堡王朝的「天命論」及其擴張:《奧地利史》選摘
|
更多文章
)
奧匈帝國末代皇儲奧拖-馮-哈布斯堡家族世系圖(示意圖,作者自製)
曾經是歐洲僅次於俄羅斯領土排名第二,人口僅次於德國排名第二的大國
大部分的台灣人,對於奧地利的印象,恐怕是個中歐小國,有著有如童話故事中一般夢幻的城堡,以及多瑙河如詩如畫的風景。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不過很多人可能都忘記了這個小國在歷史上,卻曾經是雄霸中歐的強國奧匈帝國,國土一度橫跨中歐、東歐和南歐,包括今日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拉夫契亞,以及巴爾幹半島和、義大利、烏克蘭和波蘭的部分。在其強盛時,曾經是歐洲僅次於俄羅斯領土排名第二,人口僅次於德國排名第二的大國。不過在奧托出生的時候,奧匈帝國的國勢已經是江河日下了,與歐亞大陸彼端的大清帝國一樣,在19世紀歐洲的巨變中,雖然力圖振作,不過卻無法跟上時代腳步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面對了內憂外患。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在面對帝國內部匈牙利民族對於奧地利主導的帝國的反抗,做出了妥協,把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改成了奧匈帝國,對於帝國的另一個主要部分匈牙利,成立了帝國下的王國,容許匈牙利建立全套政府而自治,施行二元分治,但仍由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兼任匈牙利國王。但是在歐洲自從18世紀啟蒙時代後,民智大開,對於民權與參政權的要求與日俱增。如法國王室,就因為無法跟上腳步,而在爆發革命後遭到推翻。而英國王室,卻因還政於民,得以延續至今。而奧匈帝國雖然也在人民的壓力下,施行了君主立憲的體制,選出了帝國議會,可是與大清帝國一樣,奧匈帝國皇室卻無意交出政權,仍然由皇帝保有最終的裁決權。在對外關係上,也遭遇到一連串的失敗。19世紀時,奧匈帝國先是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因為拒絕支持俄羅斯帝國,而喪失了這個重要盟友,繼而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敗給同為日耳曼民族的普魯士,而被迫退出德意志邦聯的事務。此時的奧匈帝國,僅僅是維持這表面的強大,不過實際上已經是苟延殘喘了,只需要一條導火線,一場帝國全面崩潰的大戲,就會在歐洲上演。而這個導火線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法蘭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帝國的屬地薩拉耶佛訪問時,遭到當地分離份子的行刺而一併身亡。儘管身為中歐強國,當時的奧匈帝國軍隊比起其它列強,比如德、英、法來說,軍備有所不足。但面對皇儲遇害,卻不得不採取行動,在對於幕後支持刺客的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但被部分拒絕後宣戰,將歐洲帶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開戰兩年後,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逝世,奧托的父親登基成為卡爾一世,而奧托也於1916年11月被立為皇儲。
奧托(前排中)與父母參加曾祖父法蘭茲一世葬禮(資料照)
皇室覆滅,但並未宣布退位
儘管有德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做為盟友,在實力強大的美國參戰後,奧匈帝國仍然不免面對戰敗的命運。在戰爭末期,帝國面對內部少數民族的獨立威脅,已經命懸一線了。一戰帶來了歐洲四個帝國的崩潰;俄羅斯帝國發生革命,沙皇一家遭到殺害;德國內部發生革命,皇帝出逃荷蘭,最後病逝於當地。國運最為悲慘的是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不但皇室覆滅,帝國在戰後更遭到戰勝列強的強迫分解。奧匈帝國的匈牙利宣布獨立,其它大部分領土或是獨立或是遭到兼併。在帝國中心的奧地利,自由派與左派政治力量,也開始挑戰皇權。1918年11月11日,卡爾一世在國內外壓力下,宣布不再干預國家政務,不過從未宣布退位。次年,新建立的日耳曼奧地利共和國(簡稱奧地利共和國),給予卡爾一世三個選擇:正式宣布退位成為平民、遭受軟禁、或著流亡國外。當時的英國王室,擔心卡爾一世一家發生類似俄羅斯帝國沙皇一家的慘案(許多歐洲王室都是近親,俄羅斯沙皇和英國王室也是如此),當時忙於作戰的英國未曾及時伸出援手,導致沙皇一家遭到共黨革命份子的殘酷殺害。為此英國派遣了一小隻特遣部隊,進入奧地利,於1919年3月24日護送卡爾一世一家人,乘坐皇室專列倉皇逃離奧地利,抵達鄰國瑞士。而當時年僅七歲的奧托,也隨著父母出逃,這一走,沒想到就是將近五十年。
因為卡爾一世從未宣布退位,這讓新建立的奧地利共和國政府十分不安,害怕他試圖復辟,因此在同年4月,通過了哈布斯堡法條來限制原皇室成員的權利。這部嚴苛的法條,宣布終身禁止卡爾一世返回奧地利,其他哈布斯堡家族男性的血親成員,必須公開宣布放棄一切皇室地位,接受平民的身分方能返國(不過哈布斯堡家族姻親不受此限制),另外也禁止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擔任奧地利共和國總統,並且將大量的皇室財產充公。與歐亞大陸另一端的末代皇帝溥儀一般,奧托面對了類似的童年,雖然與溥儀不同,他未曾登基。
奧托的父親卡爾一世,到死前都一直夢想復辟,曾經兩次回到原奧匈帝國的另一部分,當時雖然獨立,但名義上仍然是王國的匈牙利,因為當地的保皇黨實力龐大,不過匈牙利政府在受到戰勝列強壓力與武力干涉的威脅下,拒絕讓他復辟。第二次試圖復辟時,卡爾一世還差點丟掉了老命,只有落荒而逃。卡爾一世於1922年病逝於葡萄牙。奧托後來居住於西班牙,並且於1935年,在比利時取得政治學與社會學博士。
(相關報導:
哈布斯堡王朝的「天命論」及其擴張:《奧地利史》選摘
|
更多文章
)
納粹德國兼併奧地利共和國(資料照,取自Wikipedia)
與大清帝國的末代皇帝溥儀不同,奧托儘管面對祖國的不公平待遇,不過他始終心念祖國,而在重要事情上,也從未曾站錯邊。在德國的納粹黨興起後,奧托公開反對納粹主義,並且在1938年,全力反對德國兵不血刃兼併奧地利共和國。因此奧托也被納粹黨視為眼中釘而遭到追殺。那一部嚴苛的哈布斯堡法條,原本一度已經被奧地利共和國廢止,在希特勒控制了奧地利後,也全面恢復。另外希特勒下令對奧托進行缺席審判並且判處死刑,又下令一旦抓獲就地正法。儘管如此,奧托仍然利用影響力盡力協助許多奧地利人,包括猶太人,逃離奧地利。在德軍入侵法國時,奧托與其家人住在巴黎,當時生死一線,他的家人立即逃往葡萄牙,而奧托本人,在則在已經是流亡的生涯上,再次流亡,避禍於美國。奧托與其家人因為希特勒下令取消其公民權,而變成無國籍人士。奧托在美國時,與總統羅斯福時常保持聯絡,並且自願提出在美國陸軍轄下,組織奧地利營,參加作戰,不過未能成功,不過奧托成功說服羅斯福,延後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轟炸,減少了這座有著悠久文化與歷史城市的損害。奧托也在美國各地演講,讓美國大眾切莫忘記戰後的中歐地區,美國人稱他為奧地利的奧托。奧托曾經準確預測許多東歐與中歐國家,在戰後會成為蘇聯的附庸國。奧托曾經與英國首相邱吉爾提出組織多瑙河聯邦的構想,並且獲得邱吉爾支持,這個構想中的聯邦,與原奧匈帝國的領土大致相同,不過在史達林的反對下,功敗垂成。
奧托的命運雖然坎坷,不過比起大清帝國那位末代皇帝溥儀,還是要好得多。二戰後奧托回到歐洲,並且與1951年在法國與原德國公主瑞吉納結婚。之後的數年中,奧托居住與法國與西班牙,不過他當時仍然屬於無國籍人士,幸好在法國臨時總統戴高樂的協助下,取得摩納哥王國護照,又以國際組織馬爾他騎士團員的身分,取得其外交護照,以及西班牙的外交護照。奧托的祖國奧地利,在經歷了十年的盟軍佔領後,終於重獲獨立。1957年,新獨立的奧地利共和國同意恢復奧托的國籍,不過條件是不能用任何皇室的頭銜,而必須用奧托-凡-哈布斯堡博士。儘管如此,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的到的奧地利護照,上面卻註明只有在奧地利以外有效,因此仍然回國無望。奧托於次年對奧地利政府宣示放棄所有皇室與貴族特權,但是哈布斯堡法條的規定中,所有哈布斯堡男性成員,必須放棄一切皇室有關的事務,並且接受普通公民的身分,並且不得參與奧地利政治活動,因此奧托的這項宣示未達要求。1961年,奧托依照哈布斯堡法條要求宣示,仍然不被政府接受,不過在經歷了數年的行政訴訟後,奧地利法院裁定宣示有效,奧托與其夫人,在1965年終於拿到奧地利的公民證。多年後在奧托在過世前,曾經說他非常厭惡當時這項宣示,因為裡面要求他不能參與奧地利政治活動,但是政治是一種鴉片,一旦染上,就再也無法戒除。儘管奧托的公民權獲得確認,卻暫時無法回國,當時奧地利國內的左派份子進行示威反對他的歸來釀成暴動。直到次年,對他較為友善的政黨在大選中取得執政權,他終於拿到奧地利護照,得以回國訪問。而此時距離他與父母倉皇出逃,已有四十八個年頭了,當年那個七歲小皇儲,已經年過半百了。
1960年代,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元帥決定在他死後恢復西班牙王室制度,他曾經詢問奧托是否願意接掌王位。這雖然在外人看來有些奇怪,不過哈布斯堡家族的一支曾經在16世紀初至18世紀初擔任西班牙國王,後來因為絕嗣所以由來自法國的波傍家族繼承王位。不過儘管曾經想要復辟的奧托,卻婉拒了這個機會。他表明他不應該放棄他熱愛的祖國而去西班牙登基。後來佛朗哥讓波傍家族的後人再次繼承王位。
(相關報導:
哈布斯堡王朝的「天命論」及其擴張:《奧地利史》選摘
|
更多文章
)
最早提出歐洲整合概念的人士
奧托的後半生比起受到勞改,在釋放後擔任無實權全國政協常委,最後鬱鬱而終的末代皇帝溥儀比起來,明顯的要精彩多了。儘管奧托在戰後的奧地利不受歡迎,不過他在歐洲仍然十分活躍。他是最早提出歐洲整合概念的人士之一,從1973年開始擔任國際組織“國際泛歐聯盟”的主席。從1979年開始,代表他居住的西德的巴伐利亞,擔任歐盟的前身歐洲煤炭鋼鐵共同體旗下的歐洲議會議員,歐洲議會後來成為歐洲共同體以及後續歐盟的立法機構。奧托大部分的時候給人的印象是溫良恭儉,不過他也有挺身而出的時候,有一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到歐洲議會發表演說,台下有一位反天主教的新教議員舉起了帶有侮辱文字的布條抗議,本身為虔誠天主教徒奧托,上前一把將布條搶下了,並且在其他幾位議員的協助下,將這位鬧場的議員逐出會議廳。奧托在歐洲國家整合成歐盟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當時的計劃中的歐盟,只包括了西歐、中歐和南歐的部分國家,不過在奧托的全力遊說下,計劃擴張到中歐其它國家,包括了他的祖國奧地利,以及當時尚在蘇聯控制下的東歐共產國家。在冷戰末期,東歐共產世界如骨牌一般,一連串的崩潰。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柏林市民推倒柏林圍牆。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奧托在這場變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89年8月19日,奧托與匈牙利的改革派部長易姆勒-波茲蓋,共同組織勒“泛歐野餐”。此一活動並非真的野餐,而是開放奧地利與匈牙利的邊界三小時,讓數百名東歐國家居民(大部分是東德人),進入西方國家。此為東歐鐵幕的共產國家,第一次開放邊界。雖然短短的三小時只有數百人跨越邊界,卻在東歐造成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同年9月,在強大民意的壓力下,匈牙利邊界全面開放,數萬東歐國家人民經由奧地利-匈牙利邊界逃往西歐,這場活動造成了東歐國家人心浮動,並且隨後在數個國家引發了大眾起義,最後造成了整個歐洲局面的改寫以及帶動了共產體系的崩潰。東、西德也在兩年後統一。
在隨後的東歐前共產國家民主化後,奧托也努力促成了歐洲共同體以及後來的歐盟的誕生。須知歐洲國家大部分都是民族國家,為單一民族主導,縱使有其他民族,也屬於少數。要將歐洲的多語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整合起來,奧托在這個議題上,顯然有著少有的背景。奧匈帝國與歐洲其它國家不同,沒有多數民族,治下包括了德語系的奧地利人、斯拉夫語系的傑克/斯拉夫契亞人與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波蘭人、烏拉語系的匈牙利人、拉丁語系的義大利人和羅馬尼亞人,以及突厥語系的土耳其人,包括了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在二十世紀末歐盟成立前,奧匈帝國可以說是歐洲二十世紀存在過最為多元化的國家。在多年前深知復辟無望後的奧托,把這一股遺憾都轉化為整合歐洲的原動力。1990年代,奧地利在加入歐盟的過程中,被迫刪除哈布斯堡法條中要求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放棄一切王室頭銜,否則禁止返國的條文,因為此條文違反歐盟對於所有國家公民一視同仁的人權規定。
雖然奧托大部分的時候有著非常正面的形象,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引發爭議過。二戰剛結束後,他曾經以奧匈帝國皇儲身分,為數位歐洲人授予爵士頭銜,儘管當時他並沒有奧地利公民權,其皇儲身分也不被奧地利政府承認。2008年,奧托試圖為奧地利在二戰時的角色辯護,聲稱奧地利是納粹的第一個受害者,儘管當時奧地利有非常多的納粹黨支持者,並且在二戰中,許多奧地利人曾經在納粹德國軍隊服役,或者參與納粹的戰爭罪行。奧托也曾經多次稱讚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特別是西班牙在二戰時收留歐洲難民的歷史。
穿著傳統歐洲軍服的儀隊參加奧托的葬禮(資料照,取自每日郵報)
2010年2月,與奧托結婚將近60年的原德國瑞吉納公主病逝,此後奧托就非常少公開露面,並且在次年的7月4日在德國家中,於睡眠中逝世,享年98歲,這位曾經長期是無國籍人士的奧托,在病逝時擁有奧地利、匈牙利、德國與克羅埃西亞四個國家的國籍。隨後在原奧匈帝國的領土的多個地方,舉行了長達13日的盛大紀念活動。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也分別致哀,尤其是曾經屬於奧匈帝國的國家。曾經多年將奧托拒於國門之外的奧地利政府,此時卻破天荒的允許哈布斯堡家族在維也納為他舉行皇室葬禮,並且封閉許市區多街道。奧托的遺體也轉移到帝國的原首都維也納,舉行盛大葬禮。許多各國政要、歐洲現任王室成員、前王室成員以及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參加了這場帝王級儀式。奧托的靈柩被覆蓋上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旗幟,並且由數千名穿著歐洲國家傳統軍服的儀隊跟隨以及街上無數人群的注目下,行進於維也納街頭,最後葬在幾乎已經快要滿了的原奧匈帝國的皇家陵墓。許多人認為這可能是這座城市最後一次舉行帝王級的葬禮。讓許多亞洲人恐怕覺得奇怪的,依照奧匈帝國的皇室傳統,奧托的心臟被從遺體摘除,並且另外安葬在匈牙利的一座大教堂,這項傳統象徵著奧匈帝國二元分治的帝國制度。
不過許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在奧托逝世的一個月前,奧地利政府低調的廢除了哈布斯堡法條裏面非常不合時宜,禁止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擔任奧地利總統的條文。這也意味著,儘管奧匈帝國已經融入歷史洪流,一去不復返,儘管奧托也已結束他傳奇的一生,這項法律上的改變,代表未來某日,可能再次有哈布斯堡家族成員,經由選舉,成為奧地利的國家領袖。
(相關報導:
哈布斯堡王朝的「天命論」及其擴張:《奧地利史》選摘
|
更多文章
)
*作者幼年移民美國,歷史系碩士,曾經在美軍服役,現為美國政府文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