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年青人只會在意自己方圓一公尺內的事物,對政治漠不關心。但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政治顯然日益左右了我們『方圓一公尺』內的生活。」
日本作家吉野百合子
日本的眾議員們十月十四日下午在議場高舉雙臂、高呼三聲「萬歲」,因為甫上任十天的首相岸田文雄決定提前解散國會、並將在十月三十一日舉行眾院改選。岸田說,這是為了讓新政府「接受國民的檢驗」,朝野政黨也將針對眾院的四百六十五個議席展開激戰。兩天後,由渡邊謙、小栗旬、菅田將暉、橋本環奈等當紅藝人合拍的一支影片突然上線,除了主張「你的選票就是你的聲音」(Your Vote is Your Voice)、更呼籲所有年青人都能站出來投票。
在這支全長三分三十五秒的短片中,十四位日本藝人罕見地對政治事務發聲,強調這並不是由政府拍攝播放的廣告,「只是想說一說自己對投票的看法」。截至二十五日凌晨,包括Youtube、Twitter跟Instagram的瀏覽次數已超過八十一萬,不過相較於日本十五到二十九歲的一八一七萬人口(總務省今年十月一日公布的推算數字),顯然日本年輕人政治冷感的情況依舊積重難返,因為連這支影片本身的收看情況都不甚理想。
日本樂團「星期三的康帕內拉」(水曜日のカンパネラ)的前主唱KOM_I(二十九歲)也參與了這支影片的拍攝,她跟菅田將暉(演員,二十八歲)在片中表示「他們這個世代的年青人的投票率很低」、「很驚訝會有這麼低,而且我其實也是其中一份子」。日本年輕人的投票率有多低呢?以二O一五年日本將選舉權年齡下調到十八歲的第一場全國選舉來說,二O一六年參院改選的投票率為百分之五十四點七,但首次獲得投票權的十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選民,投票率卻只有百分四十六點七八。
二O一七年眾院改選(就是這一次被提前解散的眾院)投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三點六八,但未滿二十歲選民的投票率依舊只有百分之四十點四九、二十多歲選民更只有百分之三十三點八五。二O一九年參院改選的整體投票率下探到百分之四十八點八,十多歲選民的投票率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二八、二十多歲為百分之三十點九六,連三十多歲選民的投票率也跌破四成,只有百分之三十八點七八願意出來投票。
日本總務省對於歷年參議院選舉各年齡層投票率的統計結果。(翻攝總務省網站)
總的來講,日本三十歲以下的年輕選民,基本上有六到七成左右不願意出來投票。若以二O一七年眾院改選為例,四十歲以上的選民基本上投票率都超過五成,願意出來投票的六十多歲選民更是超過七成(百分之七十二點O四)。崇城大學的政治學教授今井亮佑指出,除了年輕世代的投票率大概只有中老年世代的一半,在高齡少子化的趨勢下,日本的老年人口又比年輕人口更多,這使得老年人口的票數大幅超越年輕世代。因此各政黨為了求勝,當然會推出針對老年選民的政策,年輕選民容易受到忽略,這也就是「銀髮民主」的弊端。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抓耙子」風暴與轉型正義
|
更多文章
)
在「Your Vote is Your Voice」這支短片中,前野朋哉(演員、三十五歲)、TAKA(歌手、三十三歲)與橋本環奈(演員、二十二歲)也說,既然年輕世代的投票率這麼低,這一代人的意見在政治上當然會被忽視,如果還不懂得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情況當然難以改變。渡邊謙(演員、六十二歲)、安藤玉惠(演員、四十五歲)則鼓勵年輕世代,要讓政治家知道「我們也在關心政治」、確認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好好行使自己的權利、也把自己照顧好。
明治大學社會學教授藤田結子,今年與她所指導的研究生針對二十多歲的選民進行調查,企圖了解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為何不關心政治。藤田結子指出,沒唸大學就投入職場的年輕人,往往對於政治與投票都更為消極。尤其工作的不穩定或者長時間勞動,都讓這群人難以獲取投票的資訊,甚至根本沒時間去投票;至於大學畢業生雖然對於政治更為熱衷、也對日本的未來感到不安,但或許因為「滿於現狀」、或許因爲在教育體系「保持政治中立」的傳統下,他們大多認為「支持特定的政黨或候選人很奇怪」,投票的意願同樣不高。
石橋靜河(演員、二十七歲)、二階堂富美(演員、二十七歲)在短片中表示,女性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政治上根本無法表達任何意見,如今卻在「可以說些什麼」的情況下卻什麼都不說,真的太可惜了。Rola(模特兒、三十三歲)、瀧藤賢一(演員、四十四歲)、小栗旬(演員、三十八歲)則認為,年輕世代應該從漠不關心的態度中勇敢邁出第一步,那一步便是「投票」。除了藉由這一票好好作出自己的選擇,也對真正認真從政的政治家表達支持。
這支鼓勵日本年青人投票的影片,究竟能有多少實際效果尚未可知,不過確實是日本主流藝能界一次罕見的嘗試。因為日本娛樂圈往往將「談論政治」視為一種禁忌,藝人們的不成文規定就是「不要談論政治」、「不要把政治帶進音樂」。製作拍攝這支短片的関根光才與菅原直太表示,他們希望對日本年輕世代的政治冷感做些什麼,因此召集了對二三十歲年輕人有影響力的藝人,讓他們自行抒發「如果把國家交到低投票率的年輕世代手裡,日本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関根光才與菅原直太希望這支短片能讓日本的投票率上升百分之一,也讓更多人自己主動思考與談論選舉與政治。
在「Your Vote is Your Voice」這支短片之前,以搞笑方法宣傳政治與選舉重要性的「笑下村塾」二O一九年其實也曾推出「年輕人啊!不要去投票!」(若者よ、選挙に行くな)的諷刺短片。三位希望大家出門投票的喜劇演員「反其道而行」,要年輕人「別去投票比較好」。因為投票又麻煩又沒用,反正年金破產跟你們又沒關係、我們有得領就好;就算教育預算遭到刪減,老年人的醫療預算有著落就好;反正大家只關心政客的不倫醜聞,然後在網路上對加班減薪匿名亂噴一通就滿足了。三個老人在短片中強調「投票我們去就好」,年輕人就繼續在政治上保持沒存在感吧。遺憾的是,即便用上了充滿創意的激將法,二O一九年參院改選的投票率依舊沒有起色。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抓耙子」風暴與轉型正義
|
更多文章
)
日本財團(The Nippon Foundation)在二O一九年底曾公布了一份「十八歲意識調查」報告,針對日、韓、中、越、英、美、德、印度、印尼等九國的十七到十九歲國民進行網路民調,結果日本在「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認為自己對社會負有責任」、「對將來懷抱夢想」、「認為自己可以改變國家與社會」、「對於自己的國家有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會跟家人朋友積極討論社會問題」全都敬陪末座。明治大學教授藤田結子就認為,光是「要年輕人去投票」無助於改變年輕世代的低投票率,日本真正需要的是將學生與實際政治連結的「主權者教育」。
日本財團在今年九月公布的新版「十八歲意識調查」報告中指出,十七到十九歲的受訪者表示「會去投票的」有五成五,不過其中只有兩成八回答「一定會去投」、二成六回答「大概會去」。「會去投票」的主要理由包括「投票是國民的權利(或義務)」(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四十六)、「選舉結果會影響到我自己」(百分之二十);「不去投票」的主要理由則包括「太麻煩了」(百分之五十一)、「沒時間」(百分之二十二)、「不知道怎麼投、乾脆不去投」(百分之十六)、「不關心政治」(百分之十四)。
相對於學者或藝能人的建議與呼籲,年輕人支持的「改善投票率」提案顯得非常實際。包括「能在手機或電腦上投票」(百分之六十四)、「去投票的話可以拿紀念品」(百分之五十)、「在網路上多一點易懂的選舉資訊」(百分之四十九點五)、「多一點跟年輕人有關係的政策主張」(百分之四十七點五)、「增加年輕世代的候選人」(百分之四十七點三)。除此之外,岡山大學公共經濟學教授岡本章則建議,日本應該依照不同年齡的人口比例分配議員席次,想必能夠增加年輕人的投票意願;「日本年輕人協議會」(日本若者協議会)的代表理事室橋祐貴主張,在學校教育中不該把學生與政治事務隔離、甚至讓學生對政治感到「過敏」,讓政治家走向校園與同學交換意見,也是讓學生了解政治事務的有效機制。
除了拍短片希望刺激/鼓勵年輕人去投票,演員古館寬治(五十三歲)選擇在推特創設「投票倍增委員會」的標籤,希望在網路上傳達「八成投票率才是日本人的革命」。「投票倍增」的概念來自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的「國民所得倍增計畫」,池田勇人也是自民黨派閥「宏池會」的創立者,而宏池會的現任會長,正是剛接任自民黨總裁與首相大位不久的岸田文雄。岸田文雄這次選舉也喊出了「令和版所得倍增計畫」,不過對古館寬治來說,真正需要先倍增的,恐怕是日本日益低迷的投票率。
古館寬治開給「提高投票率」的藥方是「改善新聞自由」,他認為現在的日本媒體在東京奧運之後,就如舉行慶典似地報導一般國民根本沒有投票權的「自民黨總裁選舉」,電視台則是整天都在播報小室圭跟真子內親王的婚事,大多數國民不感到絕望才怪。古館寬治認為,民主黨執政時日本的新聞自由排行是全球第十一位,失去政權的自民黨則利用這個機會對民主黨發起總攻。等到自民黨復辟,既得利益者形成了能夠吸吮蜜汁的穩固結構,媒體對於公共事務也就只是介紹自民黨總裁選舉,其結果就是日本的新聞自由落到了全球第六十七名,大家也對政治失去了興趣,投票率自然高不起來。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抓耙子」風暴與轉型正義
|
更多文章
)
日本眾議院選舉這個週末就要登場,當平日對政治敬而遠之的藝人們都紛紛高喊「去投票」,可見「低投票率」確實已被認為是日本政治停滯不前的罪魁禍首。岸田文雄所謂「接受國民檢驗」如果只是「不到半數國民的檢驗」(年輕世代甚至是「僅有三成國民的檢驗」),無論是政權的正當性不足、抑或是日本的民主淪為「銀髮民主」,讓日本的預算與未來幾乎由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決定,顯然不是一件好事。但該怎麼改變年輕世代的「政治無關心」,目前仍是關心日本政治者尚未攻克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