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涉虐兒兒科醫師誇言體罰必要性 腦科學家駁斥: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親子教育的紮根是必要的,且時間點應盡量提前。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顏麟宇攝)

日前某知名兒科醫師疑以虐兒後,在個人臉書發表合理化自身行為的長文,引發社會討論。部分為人父母者以管教之名,對孩子施以各種身心虐待,早就不是新聞。此事件最受矚目的是行為人不但是高社經地位的醫師,還是兒科醫師。專家指出,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無論是否涉及虐待,體罰都無助於兒少行為的改變;因為體罰刺激的大腦區塊,與習慣養成的大腦區塊,完全不一樣。

國內近年涉及身心虐待的兒少保護個案層出不窮,雖然很難面對,但在每次兒虐案爆發後,各界一次又一次的檢討聲浪中,多數民眾已慢慢開始瞭解,原來對一般人來說最溫暖的家,卻是兒虐最常發生的場域;而最常見的施虐者不是別人,正是被害兒少的親生父母或養父母。更甚者,若以家內兒少保護個案為統計對象,則「事情」80%以上都是爸媽做的。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