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CPTPP,大陸表態了,台灣尷尬了

作者認為,美國無論誰當選,北京都會對CPTPP正面表態,但與美國有重大關聯的議題,自然是等大選結束後發布,以免出現不可知的「美國意外」。(AP)

當習近平親口表達,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那一刻,台灣那些酸葡萄RCEP,大吹「CPTPP才值得爭取」的綠色菁英們,不知道有沒有一種吹過頭的悔恨感?如果對岸加入了,而台灣還是被拒於門外,屆時再詆毀CPTPP就難看了。

直覺大陸是藉此卡台灣的論調,屬於最低層次的反應,也可說充分表露了尷尬之情。不過,北京此舉的策略究竟是什麼,確實是重點。

從全球戰略觀之,中國考慮加入CPTPP並不是新聞,實況是,自CPTPP開始運作之後,大陸內部屢有勸進之聲,官方態度從來都傾向正面,只是未下決斷;台灣藍媒也不時跟進分析,觀點深入者亦有之,大陸內部的討論僅止於討論,直到RCEP簽署。

對,第一個重點就是時間點,習近平表達明確的態度: 一是在RCEP簽署之後,二是在美國大選結束之後,三是在APEC峰會上宣佈。四是......個人惡趣味,在綠營將CPTPP吹捧上天之後。

RCEP底定了,再表態CPTPP,在內部推動工作上會比較順利,畢竟兩者的標準有所差異。美國無論誰當選,北京都會對CPTPP正面表態,但與美國有重大關聯的議題,自然是等大選結束後發布,以免出現不可知的「美國意外」。在APEC峰會上宣佈,有助於展現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的企圖心,以達到最佳的公關效果。

第二個重點是,北京在針對什麼?

當然不是台灣,甚至不完全是美國,而是意在強力豎起多邊主義旗號,以經濟順流對沖政治逆流。簡單說,2020年最受衝擊的是全球化多邊主義,這不利於中國達成經濟願景,2個大逆流,一是疫情,二是川普。

2020年11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談話。(AP)
美國總統川普的單邊主義對多邊主義的打擊不可謂不深。(AP)

疫情可說是最難纏的對手,想完勝幾乎不可能,因此未來全球化勢必有所調整,最可能的調整樣態已經提過多次,就是「區域化」。無論型態怎麼變,只要全球化的基礎不變就仍是全球化,這個基礎就是多邊主義。川普的單邊主義對多邊主義的打擊不可謂不深,四年改變了很多事,但對多邊主義而言,還好就四年。

對手是「美國」或是「單邊主義」,在策略應對上是不同的,前者是兩國在同一個遊戲規則裡博弈,後者則根本是不同「玩法」的衝突。拜川普之賜,當今全球經濟在本質上就產生了分歧,這不只是中國不願看見的發展,全世界受惠於多邊主義的經濟體都不樂見,有意思的是,當對手是單邊主義時,中國的朋友比美國還多。

大陸學界在習近平表態後,最先發出的分析訊號是中美關係是否會因此回暖。此看法源於一個現象,即川普政府與北京的雙邊貿易談判內容,與CPTPP規則有不少重合之處。換言之,中國在經貿上對美國的讓步與擴大開放,其實也是一種向CPTPP高標準門檻的跨步。

「川建國」最具意義的面向,就是幫助中國倒逼自己快速進步,從長期戰略來看,雖然過程辛苦點,但卻也是北京所歡迎的。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RCEP政經連環套─看中美外交角力 更多文章

對目前CPTPP成員國而言,中美在經貿關係上的和緩,有助於支持中國加入,它們認為有美國監控,中國的改革決心才更可信。事實上,現有成員本來就對中國加入抱持歡迎態度,因為有中國存在的CPTPP對成員的經濟利益還大於對中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