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晚報:還原李文亮的生命終點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風暴,率先發出警訊、遭到官方懲誡、為救治病患不幸殉職的李文亮醫生(AP)

1007晚報

晚安,

智利領地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近日飽受野火蹂躪,世界遺產拉諾拉拉庫火山(Rano Raraku)周遭約100公頃的土地遭波及,島上一些摩艾石像(moai)也被大火燒得焦黑。高度仰賴旅遊業的復活節島因COVID-19封閉兩年多,直到8月才重新開放觀光,景點目前已再次關閉,而部分損壞之處恐怕無法修復。


世界走走有你還沒讀過的重要故事。我們以性別視角關注全球議題,補充傳統權力視角所忽略的,有關困境、突破、連結、改變的故事。
請付費訂閱,成為我們的夥伴,與全球各地的女性一起走走。

全球熱點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出爐,由白羅斯人權運動家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團體「紀念」(Memorial)、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共獲殊榮,表彰在三個鄰近國家捍衛人權、民主與和平共存的傑出個人/組織。

諾貝爾獎指出,三個獲獎者代表各自國家的公民社會,多年來倡導批判當權者的權利,保衛公民的基本人權,記錄下戰爭罪行、濫用權力及侵犯人權的作為,也共同展現公民社會對民主與和平的重要性。

現年60歲的畢亞利亞茨基是白羅斯的民主運動領袖,在該國「萬年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威權統治下,他於1996年創立人權團體「春天」(Vyasna),致力於獨立監督選舉、紀錄當局侵犯人權的行為,更為數千名政治犯提供法律援助,也因此成為盧卡申科的眼中釘,總計被送入大牢二十多次,目前仍被拘留。

「紀念」在1987年由前蘇聯的人權運動家成立,致力於確保共產黨時期政治迫害的歷史記憶不被遺忘,亦曾冒險搜集俄軍在車臣戰爭中犯下的暴行,最終在俄烏戰爭甫開打之際正式遭法院強制解散。而自俄羅斯於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公民自由中心」一直致力於記錄俄羅斯對烏克蘭人民犯下的戰爭罪行。

202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兩位記者——菲律賓網媒 Rappler 創辦人蕾莎(Maria Ressa)與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摘下桂冠,表彰兩人在新聞自由不斷受侵蝕的國家,為捍衛言論自由所付出的努力。​

事隔一年,兩人及所處的媒體機構仍面臨當局的噤聲打壓:蕾莎面臨「網路誹謗罪」逾6年刑期的官司威脅,《新報》則因報導俄烏戰爭遭吊銷發行許可,穆拉托夫本人更曾遭遇潑漆襲擊。

性別號外

蘇格蘭政府提出《性別承認改革法案》,將申請變更性別者的年齡限制由18歲調整為16歲,提出申請前以「新性別」(acquired gender)生活的時間也從兩年縮短為三個月,並取消申請人須經診斷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要求。擬議中的新法大幅降低跨性別者變更性別的阻礙,卻也引發部分反彈,多次就此議題發聲的作家JK羅琳(J.K. Rowling)也再度發表自己的看法。 (相關報導: 走走晚報:為自由斷髮 更多文章

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Nicola Sturgeon)先前表示,新法的目標是減少現行變性流程的「侮辱性、侵略性與創傷」,但批評者認為這般的「自我認同」將危及廁所和更衣室等女性專屬空間的安全,數百人聚集於愛丁堡的議會大樓前抗議,JK羅琳也穿上寫著「女權毀滅者史特金」的T恤聲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