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迷思

香港「反送中」大遊行。(新新聞郭晉瑋攝)

香港「反送中」運動演變至今,利益攸關的三方都是輸家。首先,中共在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對臺灣產生了錯誤的示範作用。外媒認為,中共對待香港的態度,對擁有健全民主制度、多元新聞媒體和活躍公民社會的臺灣未來至關重要。中共顯然已違反當初對香港的承諾。其次,港府誤判形勢,對抗議民眾的訴求避重就輕,治理香港的能力受到質疑;最後,香港的經濟大受影響,美國及國際社會可能取消給香港不同於中國大陸之特殊待遇,而中共也將以嚴控在港外國利益代表方,做為報復。

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反送中」抗議人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6月15日宣布,港府決定暫緩修訂《逃犯條例》,意圖平息民憤。有人將其視為緩兵之計,問題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善了。而林鄭月娥推諉塞責,聲稱她的決定是因臺灣表明不接受個案移交,使修例的迫切性不復存在。這點讓蔡政府非常不滿,並迅即做出強烈回應。

舉牌-特首下台 20190616_香港「反送中」大遊行晚間畫面。(新新聞郭晉瑋攝)
香港「反送中」大遊行,港民要求特首下台。(新新聞郭晉瑋攝)

臺港關係特殊,香港「反送中」運動會讓臺灣許多人有唇亡齒寒的感覺,因此提出「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警告。然而,兩岸分治的事實與香港受殖民統治的情況迥然不同。中共企圖以「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來處理臺海兩岸關係與未來中國統一問題,斷非我方所能接受。北京對此心知肚明,因此習近平才會在《告臺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提出「兩制」臺灣方案的說法,來和香港模式做出區隔。儘管如此,習未詳述方案的具體內容,臺灣也沒有提出對應的方案。臺灣把自己和香港放在一個天平上比較,這是自貶身價。

但因臺灣進入選戰熱季,對民進黨來說,「反送中」運動不啻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曾任《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社長的潘文(John Pomfret)表示,香港反送中遊行似乎鞏固了蔡英文總統的地位。6月9日香港舉行遊行時,蔡英文立刻在臉書發文強調,「一國兩制」不會是臺灣人的選項。6月12日香港第二波遊行後,民進黨初選民調結果在翌日出爐,蔡英文勝出,扭轉數週前她在黨內初選所處的劣勢。對這樣的結果,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說「這是歷史的宿命,香港正在進行反送中抗議」,往後也要團結爭取2020勝選,聲援香港「反送中」。

20190620-總統蔡英文出席孚佑帝君成道1139 周年大典。(盧逸峰攝)
總統蔡英文。(資料照,盧逸峰攝)

如果「反送中」議題懸而未決,民進黨確有可能藉此發揮「出口轉內銷」的選舉效應,來為蔡英文的總統選戰加油添薪,即利用香港問題做為她「顧主權,護民主」的最佳註腳。

相形之下,國民黨有意角逐大位者,則顯得理直氣不壯。韓國瑜因市政及黨內初選兩忙,錯過在第一時間表態的機會,落人話柄。郭台銘雖即時表示反對一國兩制,但也沒有和民進黨的立場做出區隔。 (相關報導: 「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百萬香港人反送中 中國外長王毅:西方伸黑手破壞一國兩制 更多文章

我認為,國民黨的智庫顯然沒有做足功課。1995年4月8日,李登輝在國家統一委員會上發表「李六條」,以回應江澤民於同年稍早1月30日發表俗稱「江八點」的講話時,其中第六條就是主張「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

1997年6月,我政府發表「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

「香港不僅是我們重要的經貿夥伴,在兩岸交流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而其國際經濟地位亦有助於我國發展亞太營運中心,因此我們不僅希望香港能繼續保持其繁榮與穩定,而且在歸還中華民族之後,應該要比殖民時代更加進步與繁榮,此端視中共當局是否確實尊重港人意願,遵守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讓多年來港人的民主、自由精神繼續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中共對香港事務的處理,不僅攸關香港同胞禍福,同時也影響大陸地區的發展、兩岸關係的動向、國家統一的進程以及亞太地區的安定與繁榮。我們希望中共能積極回應香港人民的期望,並以務實、誠心、善意的態度來處理今後的臺港關係與兩岸關係,俾為兩岸三地共創三贏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