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蔡英文要在國慶酒會嗑粄條?50年來的國宴,看總統怎麼詮釋心中「台灣味」

總統蔡英文在10日的國慶酒會上,與外賓品嘗台灣粄條。(圖/陳明仁攝)

今年的10月10日,是蔡英文主政下的第一個國慶日,蔡英文的國慶演說仍維持520就職演說的基調,沒有令人意外之處。倒是蔡英文與聖文森總理龔薩福在國慶酒會上熱絡的互動、大啖客家粄條的鏡頭,成為所有媒體的焦點。

國慶酒會例來由外交部主辦,地點向來是在已被列為國定古蹟、也是專門接待外賓的台北賓館舉行,今年的國慶酒會現場備有各式美食區,除了烤乳豬、各種台灣小吃之外,還特別邀請鼎泰豐現場製作小籠包,最吸睛的則是捏面人、小英造型的棉花糖攤位;捏面人師傅為愛貓的蔡英文捏了一隻小灰貓面人,送了屬狗的聖文森總理一個狗面人,逗得他們笑得合不攏嘴;美麗的台北賓館搖身一變成為台北最熱鬧的夜市,四千名各國駐台使節與外賓,在這裏度過了一個熱鬧歡愉的夜晚。

台灣美食與夜市,是台灣吸引外國觀光客的重要元素,以往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小吃,近年來已成為國宴的主流,不管是國慶酒會還是總統就職晚宴,經過廚師巧手包裝的台灣小吃,已隆重地登上國家最高的筵席,回溯過去至今的國宴演變歷程,彷彿也是台灣美食歷史的縮影。

兩蔣國宴以川揚菜為主流

由蔣宋美齡創辦的圓山飯店,從兩蔣時代開始就負責國宴的舉辦接待,生活洋派的蔣宋美齡生活習慣與蔣介石完全不同,老蔣喜歡吃中餐,蔣宋美齡喜歡吃西餐,當時的國宴也分成中、西兩種型態。

中式國宴因兩蔣江浙口味的關係,以川揚菜系為主,蔣介石時代的國宴餐桌皆為長桌,即使是中式國宴,也採取中菜西吃的型態,當時因台灣處於農業社會,國宴菜餚固然精細,但是食材仍以肉類為主,海鮮較少,且必有飯、面等主食,以一份民國61年(1972年)保留下來的國宴菜單為例,當時的國宴菜色即包括「梅花拼盤、竹笙清湯、牛肉包子、原盅排翅、脆嫩雞、荷葉花卷、雞油菜心、揚州炒飯、八寶酥餅、桂花銀耳、各色鮮果、清茶咖啡」;圓山飯店表示,蔣經國時代,雖也有龍蝦沙拉、清蒸魚,但口味較清淡,風格較為樸實。

李登輝國宴食材最高檔

到了李登輝時代,台灣經濟起飛,國宴豐盛程度達到頂峰,排翅、鮑魚、龍蝦這些高檔食材都屬基本菜色,1995年的國宴菜單中就出現了「龍蝦沙拉、高湯大排翅、水晶包、花卷、黃燜鮮麻鮑、翡翠玉帶子、冬筍嫩豆苗、黑胡椒牛排、玫瑰石斑塊、美點雙輝、寶島鮮果」,足見當時以精緻高檔的粵菜為主流。

圓山飯店表示,李登輝時代的國宴出現了不少變革,除了餐桌開始採用圓桌,服務人員也首度出現女性,還會安排餐後酒及雪茄,不抽煙的客人可以把雪茄當作紀念品帶回家。 (相關報導: 真正的美味藏在路邊攤!高雄在地人認證27家必吃美食推薦,只吃丹丹漢堡太可惜啦 更多文章

美味龍蝦大餐。(圖/taki Lau@flickr,圖為示意圖)
美味龍蝦大餐。(圖/taki Lau@flickr,圖為示意圖)

扁把台灣小吃端上台面

陳水扁則是第一個把台灣小吃端上國宴殿堂的重要推手,2000年陳水扁的就職晚宴中,特別把台南小吃碗粿、虱目魚丸湯端上了台面,由於國宴需顧及回教信仰的外賓,慣例上不能用豬肉,但碗粿一般都需要用豬油爆香油蔥來提味,當時圓山飯店特別改用雞油,至於虱目魚丸湯的湯頭,師傅也煞費苦心研究許久,最後才決定用昆布熬湯,還刻意將魚丸做得小巧精緻,配以綠竹筍的筍尖、嫩地瓜葉來點綴,才讓台灣小吃在外觀上「符合國宴標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