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7》當中國電影第2年缺席……星馬嶄露頭角、香港影人匿名拍反送中

金馬獎過去被譽為華語電影最高殿堂,但如今隨著中國電影禁令頒布、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現行金馬參賽狀況早和以往有所不同。圖為金馬獎舞台。(金馬執委會提供)

創辦57年來,金馬獎這個被譽為華語電影最高殿堂、過去常是中港台三強頂立的競賽,好像隨時都反映著政治情勢與壓力。2019年中國祭出電影禁令、加上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乃至今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金馬獎究竟如何映射這個時代?

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接受專《風傳媒》專訪指出,隨著中國政府禁止電影參賽後,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意外嶄露頭角,這是過去未曾想的結果;另一方面,香港自去年以來爆發反送中運動,使得創作者希望透過影像抒發,更罕見的有不只一組創作者,以匿名拍攝反送中題材來參賽。

「反送中」勇武派與香港警察在理工大學發生激烈衝突,警方18日陸續逮捕想要衝出校園的示威者。(美聯社)
繼2014年的雨傘革命後,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港府與民眾爆發激烈衝突。(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禁令再逢疫情夾殺 金馬57力展「台灣電影還沒停」

2020年的金馬獎公布入圍記者會,除由現場揭獎嘉賓宣讀各項入圍外,也連線正在劇組拍攝的嘉賓王淨,遠端同步揭曉名單;而這項安排背後的意義,正是為了展現即便在嚴峻時刻下,台灣電影人仍沒有停下步伐。

記者會結束後,執委會工作人員一路馬不停蹄,不斷聯繫入圍者、頒獎嘉賓,如今慌亂的1個多月終於過去,所有海外入圍者、頒獎嘉賓,終於在4日全數抵達台灣,在進行2周隔離後,紛紛出關參與這場今年碩果僅存的實體影展。

第57屆金馬獎、金馬影展,確實處在一個特別時刻。去年中國政府下達禁令,禁止中國影人參賽,又於頒獎同日舉辦金雞獎;今年在疫情衝擊下,儘管台灣疫情已獲控制,然而世界各地仍未從混亂中恢復,坎城影展取消、釜山影展轉為線上頒獎。直此時分,要舉辦一個國際影展的難度,自然不在話下。

好電影能反映時代,走過將近一甲子的金馬獎,更直接地反映了所謂華人世界複雜的政治、社會氛圍。金馬獎始自1962年,自從1996年開放中國電影參賽以來,不時也被是作政治角力延伸的平台,歷來獎落誰家,皆會掀起論戰,如第49屆金馬獎便曾因中國片在20多個獎項中,抱走10個獎,而遭立委批評,應該另外成立新影展照顧台灣電影。

台獨風波後中國電影「不來了」 金馬意外呈現「南向」姿態

政治上的衝突,在2018年的頒獎典禮達到最高峰。中國導演張藝謀擔任頒獎人時,先以「這麼多年輕導演的作品,代表著中國電影的希望」點燃砲火;而後台灣導演傅榆以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獎時,高喊「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隨後中國演員涂們頒獎時,則稱很高興來到「中國台灣」。

不僅頒獎台上交鋒,包含胡歌、鄧超等與會中國影星,也在官方微博轉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隨即紛紛缺席慶功宴、惜別酒會,隔日全數火速返國;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當晚則於臉書反擊,表示這裡不是中國台灣。

20181117-第55屆金馬獎,《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右)。(甘岱民攝)
第55屆金馬獎,由導演傅榆(右)執導的《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拿下最佳紀錄片。(資料照,甘岱民攝)

這一輪風波後,各界都在關注,隔年的金馬獎又將呈現如何面貌?最後答案是,中國國家電影局在2019年8月7日,中國國家電影局宣布,暫停中國大陸電影和人員參加第56屆金馬獎。 (相關報導: 金馬57》參賽影片10年暴增6倍 從金馬獎一窺「華人世界」影視產業變遷 更多文章

在中國政府禁止下,包含張藝謀《一秒鐘》、婁燁《蘭心大劇院》等備受矚目的影展大作紛紛缺席,讓56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卻意外呈現「南向」趨勢,包含新加坡導演陳哲藝、楊修華分別帶來《熱帶雨》、《幻土》;台灣導演林書雨則前往馬來西亞拍出《夕霧花園》;此外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影壇紮根的廖克發,也以故鄉往事交出《菠蘿蜜》、《還有一些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