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純網銀業者可挾著平臺優勢,創造可獲利的經營模式

資誠公布《2020資誠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並舉行專題座談,探討後疫情年代下的金融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3日舉辦記者會,公布《2020資誠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並舉行專題座談,資誠特別邀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胡則華致詞、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為本報告進行點評,也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貞茂、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星展銀行總經理林鑫川等產業界代表,探討後疫情年代下的金融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自2015年以來,資誠金融產業服務團隊每兩年針對台灣金融企業領袖進行深度訪談並將內容整理成冊發布報告,至今已進行三屆。在《2020資誠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中,資誠團隊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對22位台灣金融服務業企業領袖進行深度訪談,討論數位金融、信任重塑、永續金融、資產管理、人才培育等議題。

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的視野與策略布局持續進化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表示,即便疫情大流行後諸多不確定因素充斥,但受訪的金融產業領袖們在全球市場信心低迷之際仍堅定布局,無論是數位領域或實體經濟,期待產業創新轉型;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金融政策鬆綁、資金回流台灣,帶動實質投資的局勢下,他們也積極培養跨界人才、趁勢升級服務質量,更主動許下永續承諾,肩負企業社會責任,為台灣產業經濟轉型帶來新的契機。

吳偉臺觀察,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及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的視野與策略布局也持續進化。在2015 年時,金融領袖們對科技應用仍抱持遲疑的態度,到了2018 年,金融企業領袖的所思所言,已圍繞在金融產業與新創科技的競合綜效,亟思如何利用數據提升金融服務;然而在2020 年時,流程、監理自動化即將成為金融業的新常態,他們更援引自新創科技圈的生態系概念,想像下個世代的金融服務藍圖。

純網路銀行開業將對金融業帶來兩大影響 

本調查歸納出台灣金融業未來的四大發展方向:

一、數位轉型 啟動金融新局

即將在2020年底前開業的三家純網銀,勢必會對既有金融通路造成洗牌效應,有鑒於未來客戶需要的是銀行服務(Banking)而不再只是銀行(Bank)而已;我們也預期純網路銀行將帶來兩大影響:一是針對銀行既有經營模式下,難以經營的長尾客群,純網銀業者可挾著平臺優勢,創造可獲利的經營模式。二是針對銀行年輕客群,純網銀可透過科技結合更多生態圈服務,提供全新的客戶體驗。而後續上路的Open API(開放應用程式介面)和Open Banking(開放銀行),將引發產業內部更深層的數位轉型。

資誠吳偉臺營運長(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吳偉臺表示,2020上半年集結了所有恐懼的總和,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產業結構也正因此進行汰弱留強,成長主軸也將調整,投資與決策都必須更為專注。(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二、科技介入 重塑金融信任系統 (相關報導: 保時捷首款純電跑車蓄勢待發 積極展開全台充電設備佈建計畫 更多文章

隨著數位科技在金融場景中愈來愈普遍應用,業內愈來愈大量使用客戶個人資料與創新科技,但人們卻又開始擔心既有機制未能立即延伸至新興金融服務上,甚至成為風險破口,而使得法令遵循的要求成為金融業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因此監理科技(RegTech)與資安的議題也重新被重視。台灣主管機關正鼓勵業者把監理制度導入科技技術,以自動化管理各企業是否合規進行管理,並監測業者營運活動是否符合法規遵循。這突顯出企業需要重新發展一個運用數據的治理框架,既要和現實世界的業務場景結合,也需要更大的包容性與數位應用彈性,以科技來重塑社會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