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網路廣告有時彈出來蓋住整個畫面,有時切割文章內容段落,有些影片還強迫看完一定秒數才能關閉。除非不上網、不申請SNS帳號,否則很難避免被演算、被分析、被硬塞廣告。
網路廣告真的是一「點」就「黏」上來,一路尾隨。不管移動到任何網站,只要有廣告欄位,它們就站在那裡,用盡方法吸引你的眼球目光。
可能只是google了一下某個關鍵字,譬如冷氣機,接著不管在臉書、新聞網頁、任何有網路廣告的縫隙,就會出現大量的冷氣機廣告。或是某天突然點閱了網頁邊欄一件看起來不錯的碎花長裙,往後大概有好幾天就會被各種款式的碎花長裙攻占版面。現在的網路廣告可不是規矩排列在側邊的小方塊,有時候彈出來蓋住整個畫面,有時候切割了文章內容的段落,有些動態影片還必須強迫看完一定秒數才能關閉。總之,在免費的環境之下,為了讓內容網站能夠生存,貢獻瀏覽數的網路使用者也只好無奈接受了。
不過,也發生過很糗的狀況。友人說她某天因為點選了一個無鋼圈內衣廣告,當她拿著筆電向直屬上司簡報一些業務上的相關網頁時,畫面就不斷跳出內衣廣告,瞬間也找不到「消滅」那些內衣圖片的方法,只好佯裝鎮定,若無其事地繼續說明下去。

我也是個會在網路搜尋消費資訊的使用者,譬如有汰換廚具需求時,因為google了一下價位,整個臉書動態時間軸就充滿廚具廣告。因為在購物網站買了修剪枝葉的剪刀,園藝工具材料的商品連結就像土石流一樣攻占了網路瀏覽的頁面。買了一件慢跑用的短褲,接下來就被各種功能的運動短褲廣告追殺。只因為查了一個路旁看到的建商廣告關鍵字,滑臉書的時候就被各建案廣告圍攻。
雖然臉書看似體貼地提供了廣告偏好設定,也提供檢舉管道,只是滅了A卻阻擋不了B,以為擋下C,卻換成D來洗版。使用者以為不必花錢就能得到免費資訊,但自己瀏覽網路的眼球與時間反而成為網路服務或內容提供者的籌碼,拿去賺取廣告營收,彷彿食物鏈的概念,沒得抱怨。
為了甩掉同類廣告的糾纏,只能搜尋別的分類來汰換。雖然短暫清理了戰場,但也只是反覆的自虐,除非不上網,不申請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社群網站)帳號,否則很難避免被演算、被歸類、被分析 、被硬塞廣告。到了選舉期間,各政黨當然會在網路廣告這個戰場撒下大筆預算,除了真心支持的人選,其他應該都會被歸類成恐怖的糾纏與干擾吧! (相關報導: 驚!色情網站出現競選廣告 丹麥議員出奇招:「完事後請投我一票!」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684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