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造訪土耳其行經郊外時,常常看見類似社區的一大片房子,心裡總納悶著:為什麼會有人要住在如此偏僻的地方!後來才了解原來這些社區叫作私特(site),是土耳其人度假的房子,稱為「夏屋」(Yazlık),這些社區有的建在山上,有的在海邊。
十多年前伊斯坦堡的朋友海瑞廷常常向我遊說:「阿瑟,在這裡買間房子做鄰居吧!」那時對我來說,在異國買屋可真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想都不敢想呢! 2003年我有對夫妻朋友因緣際會從北部的伊斯坦堡大樓住家搬到位於南部一千公尺高、一個盛產葡萄和蘋果的村莊,從此終日與山林為伍。自他們家門口向下遠眺,視野就像從陽明山俯瞰台北般遼闊迷人,加上高處景象變化多端,朋友說在此居住可從沒厭倦過。
當時和他們一塊兒擠在吉普車上過來的還有在城市生活了10年的貓咪密斯慶(Miskin),以及在路邊撿來的斷腿烏鴉。密斯慶每天都會蹲坐在陽台上,靜靜地看著夕陽美景,牠似乎已經跟主人一樣,完全陶醉在閒雲野鶴的日子中了。

之後我連續幾次在他們家作客,不知不覺地也愛上了這裡,於是決定在他們家的旁邊買下一塊地,並興奮地和伊斯坦堡的建築師朋友研究如何蓋棟自己喜歡的屋子,但是接著多次停留都發病發到苦不堪言,原來高山寒冷多變的氣候其實並不適合有氣喘宿疾的我,所以只好忍痛放棄蓋屋的夢想,而那塊地也就這樣被擱置至今。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2005年,在黑海碰見從西部愛琴海回鄉探親的朋友穆斯他法,他得意地炫耀著如何發現了一個好地方,並且在那裡買了間房子,且力邀我也一起購屋作鄰居,說著說著還馬上拿起電話聯絡,積極的程度好像仲介掮客似地,可是講了半天,鄰居屋主就是怎麼都不肯出售。隔年當我回迪定時,穆斯他法又邀我去看屋,車子從迪定往密拉斯(Milas)方向開,在藹鄧(Aydın)和穆拉(Muğla)兩省的交界處望過去,蔚藍的天空下是山林環抱的海灣,遠處臨海的很多白點就是他推薦的社區,這優美的地理環境,活像一幅畫般立刻深深吸引住我。
接著,我們穿過位在山腰的K 村,越過茂密的橄欖樹林和松樹林,終於來到這濱海的社區。社區內共有38棟沿著斜坡建築的房子,每棟都是雙拼面海。從有些屋主買下後一直擱置沒有整理的房子看來,原始的房子就只是水泥和磚塊砌成的粗胚而已,有的木製窗戶和大門不是破舊就是失蹤。穆斯他法的房子則是他僱人加自己DIY 大大整頓過,樓梯鋪上大理石、牆面粉刷得漂漂亮亮,還有防盜的鐵窗、素雅的窗簾,以及廚具和沙發都有了,當然看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家。
但我再滿意也沒用,隔壁的有錢人鄰居還是不肯出售他的房子,而我又不喜歡後排房子的格局,於是買屋夢又碎了。直到有一天穆斯他法突然說,這裡的氣候最適合我的氣喘,那他的房子賣給我好了,因為他了解人生地不熟的我整理粗胚屋的困難,我當下一口答應,3天後就請銀行幫我從台灣匯款到他的帳戶,我以為從此再也不必羨慕妒忌別人了。誰知,一連串的噩夢才剛開始…… (相關報導: 讀者投書:有機會到蘇格蘭,一定要試試高地露營! | 更多文章 )
夢幻夏屋的現實面
6個月後我興高采烈地回來正式入厝居住,陸續添購了床、櫃、餐桌椅、冰箱和電視衛星接收器等大型器具,待一切安頓底定後,沒想到問題卻慢慢地一個一個的浮現。首先是廚房水龍頭漏水,我立馬請穆斯他法來修理,他居然說這裡是用地下水,不必花錢的啦!就讓它流吧!但我一直強力堅持要注重環保和力守「漏水就是漏財」的風水理論,他才勉為其難地幫我修理好。
